九月,暑气携着最后一丝闷热慢慢消散,早晚微凉的风里已裹着秋的清爽,然而未完全隐匿的蚊虫仍可能携带病菌,秋凉交替的温差,也让多种疾病开始进入活跃期。随着新学期铃声响起,孩子们背着书包重返校园,家长忙着衔接开学事宜,中秋假期的临近更让车站、商超的人流渐渐密集,热闹场景下藏着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烟台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换季防护别放松,守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才能安稳拥抱秋日的惬意与美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托幼机构及孩子家长要增强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
防护措施:
常消毒: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少聚集: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
洗净手: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等清洁剂在流动水下规范洗手。
吃熟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勤通风:在室外空气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
打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早就医: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该病潜伏期一般是1-12天,通常是3-7天。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发病后2-5天,在躯干、四肢外侧、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可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防护措施:
防蚊灭蚊:尽量不在家中或户外放置易积水容器(如花盆、水桶等);若有积水容器要定期清理积水;水缸、储水池等加盖或投放灭蚊幼剂,防止蚊虫滋生。
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如黄昏和黎明)外出;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
及时就医:近期有境外旅居史或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出现上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和暴露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9月份气温略有下降,但仍适宜部分致病微生物繁殖,且大、中、小学陆续开学,集体就餐增多,广大师生及家长应关注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防护措施:
1.学生用餐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选择在家或学校食堂就餐,确需外出用餐或购买外卖时,应选择具备正规资质和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2.校园食堂供餐前,应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对食品加工场所、设施设备和餐具等进行彻底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和保洁。
3.家庭烹饪时,注意卫生操作习惯,处理生、熟食物前后要勤洗手;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避免生食、半生食海产品;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剩余食品要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4.采购食材要到资质合格的正规商场、超市或市场。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秋季仍是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随意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6.保持良好的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防蚊虫叮咬
蚊虫不但骚扰刺吸人血,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还是基孔肯雅热、乙脑、登革热等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入伏后蚊虫尤其活跃,居民要注意房前屋后清积水,填平坑洼;家中清理可能存积水的闲杂瓶罐盆。
防护措施:
1.定期清空家中花瓶/托盘等居室积水,勤更换水生植物水;院中花盆、罐、泡沫箱等容器倒置,杜绝蚊幼虫孳生。
2.保持居所内外清洁卫生,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填平坑洼,消除蚊幼孳生地。
3.公园及汽修厂轮胎打孔处理或覆盖防雨布,除积水以防蚊虫孳生。
4.防止室外蚊虫进入:家中安装纱窗、纱门。
5.正确使用驱蚊产品:婴幼儿及敏感人群优先选择物理防蚊工具,使用蚊帐与电蚊拍。
6.外出推荐选择浅色长衣长裤。
7.化学防制:蚊虫密度高时,可选择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氯氰菊酯等防蚊灭蚊产品,按照说明书使用。
特别健康提醒
过敏体质者慎用盘式蚊香,警惕呼吸道刺激。
如长时间暴露于户外有绿化的环境,可以在身体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成份的驱蚊液,但需注意有伤口或者过敏的皮肤上不能涂抹。
蚊虫活动有规律:白纹伊蚊(花蚊子)叮咬为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淡色库蚊等叮咬时间为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