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这波操作,算是把“离谱”两字玩明白了。卖花生的广告里,花生居然挂在树枝上!咱常说“落花生”“落花生”,怎么到了大品牌这儿,就成了“树上结花生”了?
现在品牌方致歉,说是用了AI生成的图,工作疏忽没查出来,现在改了图还全面核查。听着挺诚恳,但咱细琢磨琢磨,这真只是“疏忽”吗?
先不说AI,就说“花生上树”事儿,但凡有个懂点常识的人过目,都能看出不对劲吧?良品铺子作为卖零食的老品牌,从选品到宣传,按说该有一套审核流程。难不成审核的时候,大家都集体“失忆”,忘了花生是咋长的?这哪是疏忽,分明是对细节的不较真,对消费者的不尊重,咱买你的东西,是信你专业,结果连个基本常识都能搞错,谁还敢信你家产品的其他信息?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甩锅AI”这茬。现在AI确实好用,做图快又省事,但AI不是“背锅侠”啊!AI生成的内容本来就需要人来把关,哪些对哪些错,哪些符合常识哪些离谱,最终拍板的还是人。总不能以后出了错,都往AI身上推,说“是机器生成的,跟我没关系”吧?就像你家孩子做错事,你总不能说“是孩子自己干的,与我无关”吧,审核机制没跟上,责任终究在人。
其实这事儿最伤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咱买零食的时候,看广告、看详情页,是想了解真实情况。要是连“花生长在哪”这种常识都能出错,那以后再看到“无添加”“新鲜采摘”这类宣传,谁还敢当真?品牌的口碑不是一天两天攒的,可能一个小错,就把之前的努力全给折了。毕竟,谁会愿意买一个连花生长在哪都搞不清的品牌的东西呢?对消费者负责,才是品牌长久的根本。(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