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服务效能、增强幸福感,让便民惠民服务与政策贴近居民生活,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打造“微光365”幸福集市服务品牌,实现“365”的全天守护。以此品牌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2025年成功举办6期各具特色的幸福集市活动。深度融合便民服务、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将集市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更成为“百社百景”版图中独具魅力的社区文化景观,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活力。
总体概况
海兴社区“微光365”幸福集市秉持着“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构建起“月月有主题、服务不打烊”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活动涵盖便民服务、文化体验、健康咨询、放心好物、趣味潮玩等多元场景,充分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通过整合区直部门、教育联盟、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形成“社区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联动机制,共同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盛宴。
民俗浸润:让传统节日“活”起来
幸福集市紧扣传统节日节点,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场景。春节前夕开设“写春联・剪窗花”专场,邀请书法爱好者与非遗剪纸传承人驻场,居民提笔蘸墨学写吉祥联语,跟着传承人剪出寓意团圆的福字纹样,年味在笔墨香中渐浓;元宵节期间设置“吃汤圆猜灯谜”互动区,孩子们吃着汤圆,穿梭在挂满谜题的长廊。七夕节则推出“集”结幸福“汇”聚浪漫主题活动,特别设置投壶取“巧”,婚恋宣传等区域,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这些活动让传统节日走出书本,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既唤醒了居民的文化记忆,也让集市成为连接代际情感的纽带,让“老传统”在社区烟火中焕发新活力。


村社联动:架起产销对接“连心桥”
在多期幸福集市中,社区特别设置助农农产品展销专区,构建“田间到餐桌”直供链条。小白菜、黄瓜、柿子、西瓜等20余种优质农产品整齐陈列,摊主热情分享种植故事,让居民直观感受农产品的天然与新鲜。为增强互动性,社区还特别设置“鲁菜文化进社区”等特色体验区,邀请专业老师传授家常菜技法,居民在实践中掌握做饭技巧,现场试吃互动气氛热烈。此类活动累计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超500斤,既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又让居民享受到“平价鲜”福利,实现“助农惠民”双向共赢。


非遗赋能:激活文化治理“新动能”
作为“文化网格化”试点社区,海兴社区将网格治理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以“匠承非遗・雅聚海兴”为品牌,开设“社区工匠学堂”,构建“体验-培训-就业”的闭环体系。针对低收入群体、全职妈妈等开展剪纸、盘扣、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回收”模式帮助学员实现居家增收。集市现场设置非遗工坊展示区,20余位传承人的匠心之作集中亮相,民俗展演与技艺展示交相辉映,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社区治理凝聚力,居民参与度同比提升30%。


文旅融合:点亮夏日社区新图景
创新“集市+晚会+赛事”三维模式,如2025烟台融媒社区文化节期间,30余家单位共设暖心服务、健康咨询、政策科普等功能摊位,10个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京剧唱腔与现代舞步相映成趣,社区运动会的趣味项目让老少同乐。穿插的幸运抽奖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服务居民超1500人次,形成“日间便民服务+夜间文化盛宴”的夏日经济生态,彰显党建引领下的民生服务温度。


下步打算:
未来,烟台高新区海兴社区将以幸福家园建设为核心目标,持续深耕“微光365幸福集市”品牌。建立“居民需求清单-资源对接清单-服务成效清单”三单机制,精准匹配居民诉求;培育“集市合伙人”队伍,吸纳更多商户、社会组织参与;打造“线上云集市+线下体验场”双平台,拓展服务半径。为建设有温度、有内涵、有活力的幸福家园注入持久动力。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