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答记者问

烟台发布 2025-08-27 17:27

8月2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烟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贾磊;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利国;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二级调研员孙成列;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行动方案》强调下步将要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合力,近年来烟台市在财金联动支持蓝绿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性举措,下步有何工作打算?

烟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贾磊——

近年来,市财政局按照“蓝为特色、绿为底色、蓝绿融合”的工作思路,着力发挥财金协同联动“倍增”效应,有效助力蓝绿融合发展创新实践。经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将“支持烟台在绿色金融、金融促进‘蓝绿’融合发展”纳入支持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要事项;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烟台作为海洋金融服务示范区,给予信贷重点支持;在全国发布首个蓝色金融地方标准-《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该标准现已成为央行制定全国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础版本;太平财险在烟台设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发布《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目前,全市设立海洋金融机构36家,数量居全省前列;截至6月末,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902亿元,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0亿元。推出海洋碳汇贷、碳汇指数保险等一批“首贷、首保”蓝色金融产品。

下步,市财政局将重点围绕三方面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凝聚合力,支持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健全蓝色金融要素保障供给。发挥财政金融政策杠杆作用,完善涉海信贷风险补偿、政府引导基金、担保体系等综合性融资支持。力争到2027年,实现蓝色产业各类融资总额突破1300亿元。

  深化创新试点示范引领。深入实施“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扎实推进特色化、标杆化服务场景创设,在全市层面以深化金融支持蓝绿融合创新发展实践为引领,用足用好长岛国际零碳岛、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自贸区烟台片区等重点功能区优势,健全蓝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推动金融机构蓝色金融服务创新。围绕《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加快建立蓝色产业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及结构。力争到2027年,全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20个以上蓝色金融特色产品,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中新社:生态环境部门将如何落实《行动方案》,通过蓝色金融实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利国——

蓝色金融对烟台而言,不仅是海洋经济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加速器。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建好“三个清单”。

 建立美丽海湾创建任务清单。将全市美丽海湾划分为“已建、在建、未建”三类:目前烟台市已建成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2个国家级和四十里湾、龙口岸段2个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对已建成4个美丽海湾,每年开展成效评估,补齐短板;对今年正在创建的蓬莱湾区和海阳岸段,实行“一湾一策”,对照评价标准,分类开展整治提升,对处于创建准备阶段的芝罘湾、牟平湾、招远金砂湾、莱州太平湾、丁字湾—烟台段5个海湾,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建立美丽海湾建设项目清单。以美丽海湾创建为抓手,围绕海洋环境整治、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提升等领域,会同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相关涉海部门,指导各沿海区市动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纳入“蓝色金融项目库”

 建立涉海企业生态保护清单。积极为涉海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擦亮烟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指导区市开展“美丽海湾+蓝色金融”试点示范,打造一系列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的美丽海湾建设样板,不断提高公众对美丽海湾的获得感、临海亲海的幸福感。

▲发布会现场

中国山东网:《行动方案》中有很多渔业元素,下一步怎么样用好政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二级调研员 孙成列——

近年来,全市海洋渔业系统始终锚定“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渔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2024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水产品产量达199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为推进蓝绿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步,将立足部门职能,从三个方面推动方案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

 聚焦产业核心链条,建强“靶向化”项目支撑体系。

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以渔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打造优质项目库,确保入库项目“筛得准、推得出、能落地”。

在项目筛选上,紧扣“蓝绿融合”定位,重点纳入绿色环保、产业链延伸及生态协同等类型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合规性、质量标准情况等进行初评,确保每个入库项目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绿色发展要求。

在项目服务上,实行“分级培育、动态管理”。对成熟度高的项目,标注“优先推荐”等级;对暂未达标的潜力项目,纳入“培育库”,指导完善相关手续、优化发展模式,力争让更多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的需求纳入金融支持视野。

 紧扣主体服务需求,织密“接地气”政策对接网络。

渔民和涉海企业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用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方式打通服务通道。

针对渔民群体,编制相关宣传材料,清晰说明各类融资方式的办理流程,明确所需材料、办理部门及时间等实操细节。结合渔业生产关键节点,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和宣传员到码头、渔村开展“面对面”宣讲,用身边案例让政策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针对渔业企业和合作社,配合有关部门举办“银企对接专场”,由业务骨干现场解读政策,包括可用于抵押的渔业设施类型、申请相关贷款所需的专属材料等,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成功率。 

 深化数据协同应用,夯实“精准化”服务保障底座。

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金融支持渔业转型提供“数据导航”,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产业急需处。

一方面,整合渔业全链条数据资源,建立“渔业数据共享包”,内容涵盖生产、资源、合规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脱敏处理后,定向共享给金融机构,帮助其更精准评估项目风险,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融资。

另一方面,推动渔业特性与金融产品的“双向适配”。定期收集渔民和企业的反馈,向金融机构传递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建议金融产品在期限、流程等方面更贴合渔业实际,让金融服务真正“懂渔业、助渔业”。

大众日报:《行动方案》中提出对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开展这项攻坚行动,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有哪些创新实践以及未来工作打算?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王继松——

对于这项工作,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的基本思路是:在积极探索蓝色金融实践过程中,以推动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为突破点,结合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实践,将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实践拓展到全部绿色发展领域,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可循环的金融资产,助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聚焦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海洋资产使用权益、海洋碳汇权益、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开发四个方向统筹谋划推进,开展集成式金融创新。

 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撬动绿色金融,打造蓝绿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蓝绿融合创新实践,联合市发改委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与金融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帮助市场主体获取资金,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融资规模,推动社会资本集聚生态产品,构建“银-政-企-研-担”为一体、“核算-评估-交易-融资”为闭环的多部门协调机制,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路径。指导烟台银行成功为大洋海产品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全市首笔“GEP生态价值贷”,帮助企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3家金融机构发放GEP贷款1790万元。

 探索海洋资产多元化使用权益,变资产为资源。为破解长期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资产沉睡、融资困难”瓶颈,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重点深化和拓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通过“确权+评估+质押登记”,将海洋资产使用权益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让沉睡的“蓝色国土”变成流动的“资本活水”。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39.7%。

 打造蓝色碳汇金融链,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推动银行机构围绕碳汇价值实现,创新海草床、海藻贝类养殖等海洋碳汇贷产品,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指导长岛农商行首创“金融+生态修复+碳汇”模式,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将碳汇贷品种拓宽至“海带”“海草床、海藻场”“扇贝”“牡蛎”4种,累计发放海洋碳汇贷1430万元。

 聚焦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打造示范标杆项目。聚焦养马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发行烟台分行发放全省首笔2亿元EOD项目贷款,通过渔业养殖、林地流转、本地就业等方式,有效打通“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价值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针对3个EOD项目授信29.3亿元,发放贷款13.61亿元。

生态价值转化可融资资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将结合《行动方案》的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力争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银行机构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企业间的政银企投融资合作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针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回报周期长、经营主体弱等特点,为融资主体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适当简化审批流程,为融资主体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强大金融动力。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推动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