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8月27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今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二级调研员孙成列介绍如何用好政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全市海洋渔业系统始终锚定“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渔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2024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水产品产量达199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为我们推进蓝绿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方案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
第一,聚焦产业核心链条,建强“靶向化”项目支撑体系。将以渔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打造优质项目库,确保入库项目“筛得准、推得出、能落地”。
在项目筛选上,紧扣“蓝绿融合”定位,重点纳入绿色环保、产业链延伸及生态协同等类型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合规性、质量标准情况等进行初评,确保每个入库项目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绿色发展要求。
在项目服务上,实行“分级培育、动态管理”。对成熟度高的项目,标注“优先推荐”等级;对暂未达标的潜力项目,纳入“培育库”,指导完善相关手续、优化发展模式,力争让更多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的需求纳入金融支持视野。
第二,紧扣主体服务需求,织密“接地气”政策对接网络。渔民和涉海企业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将用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方式打通服务通道。
针对渔民群体,编制相关宣传材料,清晰说明各类融资方式的办理流程,明确所需材料、办理部门及时间等实操细节。结合渔业生产关键节点,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和宣传员到码头、渔村开展“面对面”宣讲,用身边案例让政策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针对渔业企业和合作社,配合有关部门举办“银企对接专场”,由业务骨干现场解读政策,包括可用于抵押的渔业设施类型、申请相关贷款所需的专属材料等,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成功率。
第三,深化数据协同应用,夯实“精准化”服务保障底座。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金融支持渔业转型提供“数据导航”,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产业急需处。
一方面,整合渔业全链条数据资源,建立“渔业数据共享包”,内容涵盖生产、资源、合规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脱敏处理后,定向共享给金融机构,帮助其更精准评估项目风险,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融资。
另一方面,推动渔业特性与金融产品的“双向适配”。定期收集渔民和企业的反馈,向金融机构传递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建议金融产品在期限、流程等方面更贴合渔业实际,让金融服务真正“懂渔业、助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