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传承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红色筑梦实践队由团委孙晓辉老师带队,师生13人赴山西太原、武乡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参观革命文物展、观看实景演出、走访纪念馆、开展非遗文化课堂等形式,追溯红色记忆,体悟太行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山河永固”革命文物展——触摸历史的温度
实践队首站来到太原,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展览以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再现了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浴血奋战的壮烈篇章。






泛黄的《抗战日报》、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边区军民使用的纺车和粮票……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烽火岁月中的坚韧与智慧。队员们驻足凝视,从细节中感悟“小米加步枪”背后的军民同心。实践队成员说:“正是无数英雄的鲜血与奋斗,才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太行山上》实景演出——沉浸式感悟军民鱼水情
在武乡县,实践队走进全国首部红色实景剧《太行山上》,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这一堂红色课堂,是山河为卷的历史教科书,以巍巍太行山为天然舞台,通过“战火初燃”“生死抉择”“胜利曙光”三大篇章,生动还原了八路军与太行百姓共御外侮的壮烈场景。枪炮声震彻山谷,战士冲锋的呐喊与村民支前的身影交织,磨破的绑腿、裂痕的粗瓷碗等道具细节,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当“军民鱼水情”从课本跃入眼前,实践队成员共同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亲身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与先辈们的英勇无畏。这是跨越代际的对话通道——老一辈的牺牲从未随时间褪色,新一代的感悟在实景中生长,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代际传递。
八路军纪念馆——追寻铁血抗战的红色足迹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走进展馆,系统学习了八路军在太行山区浴血奋战的历史。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左权将军的壮烈牺牲到军民团结的感人故事,每一件展品、每一段史料都让队员们深受震撼。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战斗场景、英烈们的遗物,无不诉说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文化园内,队员们体验挑粮送弹的独轮车、学唱抗战歌曲,重温入团誓词,在互动中深化对“太行精神”的理解。这里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新时代青年汲取力量的源泉。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社区红色课堂——非遗竹编画里的薪火传承

实践队将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相结合,融入基层服务,走进社区开展“青春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以竹编画为载体,带领社区小朋友们编织“军魂永驻”“共筑强军梦”“致敬军人”等红色主题图案,向社区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让非遗技艺在红色课堂中焕发新光彩。通过亲手制作竹编画,大家不仅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工作人员赞叹:“这样的课堂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红色记忆‘活’了起来!”






以青春之名,续写红色华章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传承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红色筑梦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锤炼信念。从革命文物展到实景剧演出,从纪念馆到社区课堂,实践队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太行山上的“烽火记忆”转化为奋进动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学习和生活,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