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起全链条信用生态 | “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金都招远 2025-08-18 14:37

 8月18日,招远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市发改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招远市在制度体系完善、应用场景拓展和数智化转型等方面深耕细作,构建起覆盖政务、市场、社会的全链条信用生态,实现了从基础建设向深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接续获评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示范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

以机制创新为引擎
筑牢信用体系“四梁八柱” 

 一是制度先行夯实信用基础。印发《2025年招远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双公示+行政五类”信息报送审查机制,定期开展数据报送核查,所有涉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报送合规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100%,实现信用数据动态更新跨部门共享。二是平台辐射放大治理效能。搭建“信用招远”网站和“招远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分别设置数据采集、联合奖惩、信用服务等多项功能模块,开设一站式信用查询、信用修复等栏目,横向对接全市34个部门单位,向下覆盖14个镇街,目前已归集公共信用信息720万余条。三是分级分类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城乡规划、医疗卫生等52个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好”“一般”及以下四个等级:对一般以上等级的,实施信用红利政策倾斜,提供“告知承诺”“先享受后核查”配套便捷服务;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行联合惩戒,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原则,倒逼企业诚信经营。

 以场景应用为抓手
 激荡守信重诺“价值蓝海 ”

 一是以“信”护“医”赋能便民医疗。打造以玲珑英诚医院为试点的“信用+医疗”服务模式,设立全市道德模范免费健康体检基地,提供诊疗绿色通道、免押金住院、先治疗后结算等10余项特色信用诊疗服务,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开发信用可视化二维码,患者扫码即可查询医院信用档案并评价服务,累计监测扫码次数超10万次,实现市民信用与医疗质量的双向促进。二是以“信”助“贷”拓宽融资渠道。依托“信易贷”平台,利用“信用评级+贷款”模式构建企业信用画像,鼓励金融机构为信用评价AAA、信用分值90分及以上的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快速审批服务,2025年平台注册企业超1万家、发布融资需求3658个、成功授信超37.9亿元。三是以“信”促“批”提升服务效能。依托招远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打通“信易批”绿色通道。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快速智能甄别,推行“大导服、小窗口、微审批”服务模式,将信用信息核查嵌入大导服受理环节,通过端口前移,企业办事一次性完成率由30%提升到80%以上。

 以数智融合为驱动
 打造信用治理“现代范式” 

 一是数据归集与风险预警双轮驱动。充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中企业及非企业法人、自然人2个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归集企业信用档案3万余条;通过智能算法识别企业异常数据,自动标记风险,实时发布信用预警、进行靶向监管,累计发布预警1000余次,督促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二是企业经营与信用管理协同发展。加强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印发《招远市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指引手册》,实施“百企示范、万企规范”工程,帮助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日前,招远市招金膜天等企业获评省级“信用+企业”管理典型企业。目前已为3000多家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皮革城所有商户建立信用档案。三是信用修复与柔性执法同向并重。成立由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商会负责人等组成的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置信用服务窗口,实行“资料提前介入审核”和“两书同达”工作机制,主动告知失信行为类型、修复流程等内容,实现7个工作日内提交资料至网站、完成信用修复。2025年累计线上信用修复950余次,信用调解12家企业,恢复3家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挽回企业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请问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当前进展如何?

发言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惠民”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以信用为基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制度框架完善,已出台《2025年招远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招远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联合惩戒措施清单》,招远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平稳运行中,归集了税务、市场监管、司法等40余个部门数据,覆盖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主体。各项“信用+”应用场景落地见效,在行政审批、融资贷款等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A级守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惠民便企政策措施初见成效,推出“信易医”“信易贷”等“信用+”应用,切实为守信市民提供优惠和便利。下一步将拓展至养老、阅读等领域,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在信用监管工作中,在信用监管方面,如何平衡激励与惩戒,避免“一刀切”?

发言人:我市坚持“精准监管、动态调整”原则,通过三项措施实现激励与惩戒的平衡:1.分级分类管理:依托大数据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分,评分90分以上、等级AAA的企业享受抽查频次降低、优先政策支持等优惠;对失信企业加强警示约谈和重点监管。2.完善修复机制:设立信用修复窗口,明确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流程,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行为。3.人性化惩戒:对非主观恶意失信行为,采取暂缓列入黑名单、指导整改等措施。同时,公开失信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推动形成“知信守信”氛围。

记者如何推动社会公众参与信用建设,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发言人:公众参与是信用体系可持续的关键,未来我市将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诚信宣传月”“信用进社区”活动,将通过短视频、典型案例等通俗形式普及信用知识。同时,实行积分激励,研究开展“市民信用积分”试点,将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行为纳入加分项,积分高者可享受公交折扣、图书馆免押金等福利。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