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审计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金都招远 2025-08-15 15:15

 8月15日,招远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市审计局研究型审计体系赋能治理现代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招远市立足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锚定“研深、审精、改实”核心目标,通过研审筑基、协同提效、巩固深化,有力推动审计工作从传统查错纠弊向研究型治理深度转型。2024年以来,全市完成审计项目36个,查改问题432项,规范金额超4.2亿元,以高水平审计护航招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研审筑基
谋篇布局夯实审计基础 

 一是以审前预研锚定监督方向。创新“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四位一体审前统筹机制,通过系统化政策研读、精准化数据筛查和靶向性实地走访,全面梳理审计对象的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点,编制形成“对象+政策+事项+风险点”四维清单,精准预判风险点,提升现场审计效率。二是以流程再造提升监督效能。创新实施“思维导图+穿透式分析”智慧审计工作法,通过数据核验锁定问题疑点、问题溯源剖析深层成因、方案预演优化治理路径,实现审计路径动态追踪和风险节点的立体呈现。2024年,累计绘制审计路径导图36份,平均缩短单个项目审计周期7.5个工作日。三是以梯队培育积蓄监督动能。聚焦青年审计干部能力建设,通过“一对一”传帮带、“主审负责制”实战练兵、“项目晾晒会”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提升青年干部“能查、能说、能写”能力。近三年,推荐12名干部参赛荣获省市奖项10项,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老中青审计梯队。

 协同提效 
 统筹推进提升实施质效 

 一是“巡审联动”深化监督协同效应。严格落实山东省委巡视办、省委审计办联合印发的《巡视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协作工作办法》,结合巡察项目同步开展经责审计,统筹确定监督对象、定期交流、联判问题,精准定责并明确整改要求,实现巡察与审计优势互补、协同增效。二是“联审并轨”加大国企监督力度。针对国有企业监督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创新构建“5+4”联合监督机制,聚焦财务运行等五个重点领域,强化计划统筹、整改落实等四个关键环节的有机衔接,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项督查5次,相关做法入选烟台市“监督大格局”案例库。三是“数智赋能”驱动审计技术升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审计一体化平台”,打造5个专题审计资料库,实现审计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建立包含9类审计模型、51个典型案例、39项操作规程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筛查发现疑点线索400余条,审计取证效率提升40%。

 巩固深化
 建章立制深化成果运用 

 一是清单明责,耕好整改“责任田”。出台《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分为“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建立台账,实行“周更新、月调度”动态管理,逐项对照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不漏项、不拖延。二是制度革新,挥好治理“问责剑”。结合审计整改工作实际,印发《常见问题整改指南100条》细化标准,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对照指引,有效破解审计整改结果认定模糊、界定困难等问题,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请问什么是研究型审计?在县域地区构建研究型审计体系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发言人:研究型审计是审计机关基于审计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指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加强调查研究,从研究的视角,用研究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把审计项目当成课题进行调研、分析、求证。

县域连接城乡,直达村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是各类政策、法规等国家意志执行的最基础、最有效的行政单元。在政策落地、衔接和反馈方面,以县域为切入点开展审计,更容易评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动态调整和整体优化既有政策。在县域基层地区做实研究型审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对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对于保障人民权益和贯彻党中央对审计机关“立足经济监督,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的定位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数智赋能”驱动审计技术升级的相关经验做法。

发言人: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重视以“数智赋能”驱动审计技术升级工作,积极探索将审计业务和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深化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审计向智慧审计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智能终端,推动审计数据“应采尽采”。加强数据采集分析,通过智慧审计终端,利用SQL、Python等分析软件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清洗、分离、筛选、关联,利用系统锁定的疑点,极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度。二是丰富技术手段,推动审计人员“应会尽会”。针对招远市矿产、农田等自然资源种类多、范围广的情况,引入无人机低空拍摄、测绘技术,结合Arc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及SQL、Python等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增强智慧审计水平。通过技能培训和“以赛代练”,多数审计干部可以应用智慧审计手段开展审计。目前已有15名审计干部取得山东省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三是总结优秀成果,推动审计案例“应纳尽纳”。建立智慧审计案例汇总机制,将审计事项领域划分为经济责任、农业农村等6个大类,定期梳理总结全市优秀智慧审计项目,纳入智慧审计案例库,实现“案例入库、一键搜索”,以标准化手段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记者构建研究型审计是为了提升审计成果,那好的审计成果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

发言人: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成效,是审计组全体成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好的审计成果主要可以运用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一是通过审计专报和审计要情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并及时做出批示,及时引导下一步审计工作;二是通过行业审计或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后向政府报送具有宏观性、整体性、普遍性或代表性的综合审计报告,为领导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审计中发现存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违反廉政规定和涉嫌犯罪的行为,会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四是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会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拟任、交流、惩处、诫勉、提拔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

其次是为被审计单位服务。通过审计项目,可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短板弱项,提出促进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发挥审计机关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作用,通过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