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融媒8月14日讯(记者 夏丹 杨健 摄影报道)8月12日-13日,“山海慧聚 智引未来”2025烟台海内外博士(后)交流对接活动(海外留学人才专场)顺利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50余位留学博士(后)齐聚港城,2天时间里,他们先后走访科技园区、头部企业、驻烟高校,深入了解烟台创新创业环境、产业发展概况,推介高新技术成果和创业意向。
飞越半个地球,海归“就认烟台”
6250公里,15个半小时,这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到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的飞行距离和时间。作为打“飞的”参与交流对接活动的博士之一,6月底刚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辽宁姑娘何泽,烟台之行着实“不远万里”。
“我家里祖辈就是闯关东的烟台人,父母都支持我回国后在烟台发展。”快人快语的何泽告诉记者,参加海内外博士(后)交流对接活动前,她已经主动联系了多家驻烟高校人才办,详细沟通了用人计划与发展前景。“烟台作为新晋万亿级城市前景广阔,我也希望将自己在国外高校多年的所学所得,能在祖籍得以施展。”
从首尔直飞烟台的韩国延世大学博士鞠鑫,同样做足了功课:“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辅助外语教学,以及东北亚研究。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年前就花落烟台,片区韩企众多,期待未来能在促进中韩交流合作的国际组织、文化交流机构工作。”
以真诚迎热情,产才“对齐颗粒度”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海外博士们对烟台信心满满,烟台同样回以满腔诚意。“我刚下飞机,就接到了泰和新材的洽谈邀约。”在海外人才项目与园区、企业路演现场,国际膜科学技术界知名专家汲江博士的开场白,谈的不是手握的8项美国专利、30余项国内专利,而是烟台企业敏锐的洞察力。
此前,汲江博士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留学20多年,从事膜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工业产品开发生产近30年,曾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产化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项目。“高端膜技术在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烟台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前景广阔,是理想的创业之所。”
“参加活动前,我曾系统查阅过烟台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新闻报道,发现这是一座绿色低碳‘宝藏城市’,不但是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还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超低能耗建筑社区和公共建筑。”参加路演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李倩玉说。
博士变“主播”,倾力为人才政策“带货”
烟台,值不值得留下?不妨听听“过来人”如何主动打call。
“我们初创阶段最困难的时候,正是留创园的大力扶持,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山东纳飞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纯的演讲很“掏心窝”。
回顾5年前生产出第一台样机发往天津,直至如今领航纳米纤维材料前沿新赛道,李纯坦言,视同家人般的“免费午餐”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留创园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以及启动资金,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研发,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