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步入位于福山区东兴路11号的烟台恒兴油墨有限公司,发现车间内机器轰鸣不息,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感谢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帮我解决了因人员调动导致部分手续未能补办,继而无法办理产权登记的办证难题!”烟台恒兴油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胜表示。
原来,企业于2004年由东厅镇政府招商引资入园,2004年至2005年期间,陆续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土地证等材料,后续手续因人员调动等原因未能继续办理,致使产权登记陷入僵局,企业融资发展受阻。
“那时,订单堆积,扩大生产迫在眉睫。”总经理王传胜说,关键时刻,借助福山区解决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通道,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这关键的一环被打通,800万元贷款资金注入,新设备入场,助力企业提升了产能。
近日,记者跟随“办证专员”王庆霞、李梅来到福山区奇泉路316号烟台市英豪化工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是否正常经营、厂房建设情况进行了查验。
“这家企业厂房是2013年前建的,后来因人员交替,导致缺少竣工验收材料。因建成时间较早,手续无法按照正常流程补齐,申请参照历史遗留问题给予解决。”王庆霞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办证难,实际是规划、建设、消防、人防等一系列的行政许可和验收手续的缺失,导致办证要件资料不齐全造成的,“有的厂房是法拍房,有的几经易手,年头又久,想要补齐这些手续很难,这就造成了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的形成。”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福山区自然资源局以优化营商环境、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组织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方案,主动作为,精准施策。
用活政策破坚冰。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吃透省市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精神,秉持尊重历史、依法登记的原则,大胆运用“现状认定”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开辟产权登记新通道,有效解决了企业“办证无门”、反复奔波核实的困境。
创新思路解症结。面对沉积多年的民营企业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创新推出“历史遗留问题办证专员”,深入有需求的企业、车间开展实地调查,对照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适用范围和条件,逐一开展系统排查。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台账,专员专项审核查验,实地查看企业难题,实施一企一策,省掉了烦琐的多头审批程序。
再造流程提效能。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福山区自然资源局主动担当,对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办事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在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专窗,实现“一窗受理”、要件“一站式”收取,局内部各科室协同流转、并联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局党组会集体决策,大幅压缩办理环节,免去了企业自行奔波,多部门递交资料之苦。
部门协作破难题。福山区联动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明确“集体会商、部门问询、先行认定、查缺补漏”模式,专班审核后,同步向住建及其它相关成员单位问询进行查缺补漏,变企业“多头跑”为部门“协同办”,合力疏通产权登记全流程。
“从企业反映诉求到不动产登记证书核发,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协调各方,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扰企业7年的最大障碍。他们是真心实意把企业的难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烟台宏丰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曙平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凭借产权登记证书,融资扩产正稳步推进。
从2023年11月至今不到2年的时间里,福山区为56家民营企业解决了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办理了79件不动产权证,助力企业融资近1.7亿元,化解量位居全市首位。
编审:李蕾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