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州境内最高的山峰——马山东麓的山坡上,坐落着一个山村,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这就是葛城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党组织在葛城坚实的群众基础,1938年9月,胶东特委及军政机关迁至于此,并于12月在此召开了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葛城一度成为胶东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葛城召开

王文在党员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1938年12月,胶东特委在葛城竹林寺召开了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60多人。会议听取了特委领导王文、高锦纯等同志作的形势报告和工作报告;讨论决定了抗日救亡的大政方针和斗争策略;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胶东区委员会(简称中共胶东区委,习惯称胶东区党委)。王文当选为区党委书记;王文、高锦纯、吕志恒、林一山、宋澄、贺致平、曹漫之等7人为区党委常委;柳运光、于克恭、李紫辉、高嵩、于己午、于琅等6人为区党委执委;孙端夫、丛祺滋(林江)为候补执委。中共胶东区委隶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共胶东区委的建立,标志着胶东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和抗日斗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日军五烧葛城 胶东区党委安然无恙
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更加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和信心,葛城一带成为胶东人民求解放的希望所在,但却因此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一举将其摧毁。

从1940年到1941年底,葛城人民为掩护胶东党政机关及驻军,全村房屋先后被日军5次纵火,损毁房屋1247间,烧毁粮食、农具等不计其数,但英勇顽强的葛城人民始终不畏强暴、坚贞不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全力掩护胶东党政军机关的安全。全村百分之三十的青壮年参加了抗日队伍,其余的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开展送情报、扒公路、掐电线、埋地雷等抗日活动。

五次被烧的葛城村,五次重建的家园,如今的葛城村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其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这里的砖石草木皆浸透着抗争的血性——葛城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抵挡日寇的铜墙铁壁,纵使大火燃尽屋宇,却烧不化骨子里的硬气。这方土地最深的根脉,永远挺立着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