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幕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一辆警车闪烁着警灯,呼啸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在路上行驶,其后面跟着一辆车“狂飙追赶”。其实,这样惊心动魄的社会车辆追赶警车的现象,正是民警们在前方领路护驾后车的危重危急病号前往医院。这是122指挥中心在“绿色生命通道”的支撑下,上演的一个个温馨感人的警爱民故事。
生死时速挽回一命
“122指挥中心吗?我车上有一个参加春季高考的男学生昏迷不醒、生命垂危,需要赶紧送到医院。”5月10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接到网约车司机王涛的电话,称他车上有人有生命危险,需要交警帮忙护送到医院。
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大厅内,这个电话就像“报警铃”一般,瞬时启动了“绿色生命通道”救援机制。大厅内“指挥、信号”等岗位与在地面的外勤警力无缝连接上,接线员一边快速将司机王涛所在的位置传递给大厅内信号岗民警,一边安抚叮嘱王涛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闯红灯通过各个路口。
就这样,一个空地联动“绿色通道”搭建而成,保证运送病号的出租车畅通无阻。地面外勤警力则快速抵达出租车跟前,一路鸣响警笛风驰电掣般地在前面领路。
网约车司机王涛连闯6个红灯,将15分钟的行程压缩到7分钟,赶到了烟台山医院东院区,将命悬一线的春季高考生从“鬼门关”拽回。
35分钟“护驾”移植肾源坐飞机
2025年1月27日早6点17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急促响起:烟台毓璜顶医院有一例人体捐献器官(肾)手术刚刚完成,远在数千公里外的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患者做好了移植手术准备,正等待着肾源第一时间送达,希望能有交警护送。
指挥中心值班领导迅速启动“绿色生命通道”保障机制。当天冰天雪地、路面湿滑,行车速度不能快,同时上班早高峰也即将到来。最主要的是,这例待移植的肾脏要保证在离开人体后4个小时内进行移植手术,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不能辜负了捐献者的爱心,更要保障远在上海的受捐者生命健康,无论如何烟台转运途中都要快、安全,最短时间内护送到机场。”
又一场无声的“保驾护航”战斗打响,又一个“绿色生命通道”在空地之间架起。接报后,值班调度信号小组进行绿波保障,同时调度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及市高速支队警车快速开辟绿色通道将肾脏护送至机场,从烟台毓璜顶医院到沈海高速福山收费口20公里的车程仅用了15分钟。前一天晚上因大雪前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封闭,交警122指挥中心领导特意协调打开前往机场的高速通道,保障运送车辆通行,从福山收费站到机场仅用了约20分钟。同时,东方航空烟台基地获悉此次保障运输任务后,同样启动绿色救援通道,待护送的医生抵达机场后,快速通过安检抵达登机口。从烟台毓璜顶医院到机场、到登上东方航空MU5544航班,“烟台—上海”生命通道实现了近乎“秒对秒”的无缝衔接。
记者事后了解到,正是因为各项护送保障措施到位,这例肾移植手术非常成功。122指挥中心的各保障岗位民警得知此消息后,由衷地感到高兴。
交警真人电话导航30分钟
今年春季农忙时节的一天傍晚,122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求助电话:60多岁的老农在家修剪苹果枝时,不慎将手指头剪断。家人正驾车拉着伤者到烟台山医院东院区救治,当时车辆已经到达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司机是伤者的亲属,不熟悉路况,也不会使用导航确定位置和规划线路。
指挥中心值班员迅速利用天眼系统对其车辆轨迹进行研判,确定车辆的位置,同时利用电话与当事人取得联系,为其规划线路,并耐心引导其至烟台山医院东院区。参与空地指挥的吴警官说,这真像是“真人版的电话导航”,整个过程耗时差不多半个小时,民警耐心地根据司机提供的地面建筑特征,为他规划行车路线。同时,指挥中心信号岗提前为他进行了绿灯前置。“空地联动下,保障了这位老农及时抵达医院,为断指再植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年受理近4000起送医警情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及时为求助群众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交警支队特地制定了处置急救病号等救助类警情的工作机制,“精准指挥、警车护航、信号绿波、整体联动”四位一体,通过交通广播提示沿途的社会车辆让行。
据了解,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122接警员、12122接警员平均年龄30岁,年度接警29万余起,平均每日受理救助类警情八九起,平均一年接近4000起救助警情。“绿色生命通道”救援机制在警民之间架起了警民爱心桥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高度赞同,传递了烟台这座城市的温暖。
迄今,该中心10人次受到表彰奖励,累计收到群众锦旗30余面、12345表扬件20余次。
记者 何晓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