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五类人群需注意

烟海e家 2025-07-22 16:51

烟台融媒7月22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22日上午,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陈超针对预防中暑的主要措施进行介绍。

据介绍,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人体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同样环境下,以下五类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婴幼儿等,尤以居家老年人为主;露天作业人员,如建筑工、码头搬运工、环卫工、交警等;工作场所高温作业人员,如采矿、冶炼、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作业人员;容易忽视高温中暑防护的人员,如户外锻炼爱好者。

预防中暑,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合理安排外出活动。外出旅行、运动和劳动时,要关注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活动,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阳光最强烈,尽量待在阴凉处或空调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要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并注意防晒。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时,要迅速移至阴凉处,采取解开衣物、服用防暑药品等方式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其次,注意室内通风和降温。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合理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温差过大引发“空调病”。另外,科学饮食。夏季出汗多,应少量多次饮水,并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以保持体内水盐平衡,同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摄入。此外,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对于存在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和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制定和完善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应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高温季节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高温作业人员中暑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高温岗位要有隔热、通风、降温设施或设立休息室,休息场所应当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合理安排工作班制,减少高温时段的作业时间;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含盐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