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21日讯(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衣宝萱)“现在办理慢特病待遇不用自己跑腿,医院直接帮我们搞定,在院外买药报销的钱10天内就能到账。”近日,在烟台山医院慢病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王女士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这得益于烟台市医疗保障局推出的三项便民举措,让全市门诊慢特病患者享受到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烟台市医保局创新推出的“免申即享”服务,对诊断明确、易于认定的病种随时受理、即时办结;对部分病种,在参保人知情同意前提下,在具备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推行“免申即享”服务,即通过强化数据归集共享,实现“政策找人”,免除了参保人主动申请、提供材料的环节,使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无需申报即可直接享受待遇。今年以来,全市新认定门诊慢特病2.2万余人次,有效保障了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待遇。
在福山区人民医院慢特病服务窗口,记者看到,市民张先生正在为家人办理帕金森病慢特病认定。“以前要跑回龙口参保地办理,现在家门口医院就能搞定。”张先生开心地说。
这样的便利源于烟台市打造的“全市通办”网络,通过建设定点医疗机构端慢病资格认定管理系统,对门诊慢特病资格申报、收治资质、病种互斥、有效期管理进行全流程再造。患者可在全市80家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打破属地限制,无需返回参保地经办大厅办理,实现“即时申请、直接认定、全市通办”。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已即时办结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11.7万人次。
“5月20日交的发票,27日就收到1242元报销款,这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谈起新实施的“社会化发放”机制,芝罘区慢特病患者宋先生连连点赞。
烟台市医保局通过流程再造,将院外检查治疗费用的报销环节进行压缩。新模式下,患者只需按原流程将外购药品、检查的发票和病历带至签约定点医院审核,后续的申报、拨付等工作全部由医保系统自动完成。
以往,报销款通常要次月才能拨付到账。如今,从医疗机构受理审核后上传到报销款项拨付,全流程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不仅大幅缩短了报销周期,也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垫付压力,实现患者、医院、医保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