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哪里来?
从对话中来。7月9日,70余国560余位嘉宾齐聚尼山论坛,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展开交流对话,达成并发布《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识》。在跨越文明的深度对话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思想之光照亮未来。
争论中来。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争议,“这样的行为值不值?”“谁来心疼环卫工?”······引起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的价值取向、代表了网民的利益诉求。解决争议,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担当。但要深刻认识到,这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争议点往往是达成共识的起点,我们期待在舆论良性互动产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大众共识”,也期待“大众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质感”。
在这里,还要提出一点,建立“共识”还要考量“差异”中的共通性与“求同存异”的现实性。本届尼山论坛期间,举办首次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并发布《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本届论坛期间选择埃及作为深度对话伙伴,是基于中埃文明的共通性与中埃合作的现实性双重考量。当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山东与埃及的合作成果丰硕:海尔智造、中国重汽扎根埃及;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埃及高校深耕文化、共育人才。”
“大众共识”何以转化为“幸福质感”?把握时与势,以广泛共识设计科学规划,锚定“为民谋福”的出发点、发力点、落脚点。简单来说,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提出清晰的实践路径。当前,建设国际零碳岛已成全球共识,长岛有着生态绿岛,是零碳发展的典范。长岛以《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为引领,围绕打造零碳交通、零碳生活、零碳旅游、零碳民生、全域零碳氛围以及庙岛全域零碳岛屿六大体系,科学谋划了13个零碳场景。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成色如何?“沿着黄河遇见海,跟着考卷游烟台”活动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在陆上,完成10个有居民岛破损山体应治尽治,林木绿化率达60%,途经候鸟由333种增加到370余种。在海上,修复海草床和海藻场面积21公顷,近岸水质全部为国家一类标准。在城市,建成区6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岛人行道、公园实现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全覆盖。
今年,高考地理科目(黄河卷)将烟台市长岛国际零碳岛作为核心案例素材纳入试题,展现了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跟着考卷游烟台”,是检验“幸福质感”、达成深度“共识”的一次深情对话。在长岛观黄渤海分界线,追万鸟岛鸥鹭齐飞,赏月牙湾球石,感受九丈崖亿年地质奇观,在大黑山岛探龙爪山巨石阵,做几日与世隔绝的岛民。大黑山岛获评为全国首个固碳超2000吨的“负碳”海岛,制定16项标准组成的绿色低碳标准应用体系,持续实施民宿低碳改造提升,大力推进零碳宾馆、零碳景区建设,推出4条“碳寻长岛·四季有你”零碳旅游线路和2条零碳海岛研学亲海体验游线路。
更“仙”美的是,一个个音乐节会、影视盛会持续点亮幸福生活。没错,在烟台,打造热气腾腾的“音乐之城”、活力满满的“影视之城”早已成为“大众共识”,并在全城上下的参与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质感”:2024年,烟台举办了38场大型演艺活动,累计参与人数189万人次,创造消费超11亿元。这个夏日,邓紫棋音乐会、2025青葱青年影展、2025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接踵而来,让仙境海岸更显灵动神韵。
乘着“好客山东·齐鲁1号”来烟台吧,喝一杯葡萄酒、听一场音乐会、学一样非遗技艺,让我们凝聚更广泛的“共识”,转化为更坚实的“幸福质感”,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