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融媒7月15日讯(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徐文虹 摄影报道)“贝苗越长越大,得换个笼子,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7月12日上午,长岛北长山乡北城码头上,养殖户赵志伟提起一个扇贝笼,“哗啦”一声倒在分拣台上,熟门熟路地开始进行贝苗二次分拣。
7月以来,北长山乡扇贝苗种二次分苗作业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前后20多天时间里,上千名渔民将顶着日头,为150万笼、20亿枚小家伙搬新“家”。
别小看这些笼子,里边的学问可不少。记者看到,每个笼子分成8个格子,每个格子可以住100粒左右的扇贝,保证贝苗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赵志伟说,为确保贝苗健康成长,从倒笼、分拣到装笼、缝合、套网,这些流程一步都马虎不得。
比如,从深海暂养区捞上来的贝苗,要先在分拣台上进行“体检”,剔除病弱个体。接着,渔家大嫂们用结实的尼龙线把笼子缝得牢牢的,再严严实实套上一层双纤网。
“就这法子,贝苗不仅跑不了,而且活得好。”脸上不断流淌的汗珠,挡不住赵志伟内心的高兴和希望。
耕海牧渔,筑牢“蓝色粮仓”。北长山乡宣传委员罗玉磊介绍,预计明年5至6月份,北长山乡12万亩海域将产出超过2万吨优质栉孔扇贝,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