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推行城镇管理“街长制”——打通城市精细治理“末梢神经”

烟台城市管理 2025-07-15 08:53

  清晨七点,庄园街道霞光路段的“街长”吴光磊已开始巡查,路旁雨后散落的几根枝条被他用手机拍下,发送至工作群。仅十分钟后,保洁员便抵达现场完成清理。这种高效场景,如今在栖霞市14个镇街同步上演。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今年,栖霞市以“精细管理、服务群众”为原则,创新推行“街长制”管理模式,构建起“总街长-副总街长-街长-专业管理员”四级责任体系,将全市城镇片区科学划分为16个责任片区、91个路段,设置三级街长80人,实现“街街有人看、片片有人管”,将治理触角精准延伸至城市“末梢”。

  “街长”作为街道日常管理的具体责任人,每日携带任务卡巡查,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8大类、35小类违规行为进行排查整改,巡查发现问题“随手拍”上传平台,实时派单给对应专业管理员,重点问题生成督办单,街长督办,管理员协调部门主办,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在街长调度下,专业管理员各司其职,城管专员严管“门前五包”整治占道与乱贴乱画,市政专员紧盯路灯亮化与道路平整,园林专员守护绿化带并及时补植,实现“街长吹哨,部门报到”。

  “为何设立三级街长?实质上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面。街长可以及时解决巡查中发现的小问题,稍微难一点的,就需要副总街长出面协调解决,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街道层面难以解决的,就需要总街长牵头组织联合执法处理。”正如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所言:“‘街长制’如同汇聚城市管理力量的枢纽,改变了过去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导致的推诿延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高效解决“空中飞线”、道路破损等民生问题800余件,市民真切体验到问题处置的“绿色通道”。

  “这条街道沿途店铺多,人流量大,以前垃圾乱扔、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自从‘街长’上路督导,不仅对环境卫生彻底清理,还划定了停车区、美化了电箱,街道环境大变样。”家住文化路翰林学府小区的王大姐对“街长制”赞不绝口。

  据介绍,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栖霞市将“街长制”列为“暖心”工程,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定期巡查、整改反馈、监督考核运行机制,压实各级街长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难点问题。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管理,“入驻”城市驿站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支持”浓厚氛围。

  从“各扫门前雪”到“共治一街区”,“街长制”正重塑栖霞治理基因。随着“城市管理特色路”创建行动启动,更多绘有“苹果小超人”的美化电箱、便民的“口袋公园”将点缀栖霞街头。精细管理的温度,终将沉淀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