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2!+1!+2!+3!

山东工商学院 2025-07-14 09:38

  山东工商学院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佳绩

  近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建设银行“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普通高校组)终审决赛圆满落幕。学校在竞赛中再创佳绩,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学校推报8项作品参加省赛,经网络评审,全部获奖,其中,3件作品入围省赛终审决赛。经过充分备赛,公共管理学院《“青”耕新田,“质”领未来: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青年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8市57村的深度调查》团队、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拒做“屏奴”,青春当自醒——“屏媒时代”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的风险评估与干预路径》团队获得特等奖。

  “挑战杯”竞赛作为大学生关注度最高的全国性赛事之一,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核心宗旨,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展示才华、交流思想、共同成长的广阔平台。全省120所高校的462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经过网络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评选出173个特等奖、289个一等奖、258个二等奖、316个三等奖。全省62所高校(普通高校组)共选拔出258支队伍入围终审决赛,最终评选出97项特等奖。

  获奖团队风采及作品简介

  《“青”耕新田,“质”领未来: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青年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8市57村的深度调查》

  本项目基于山东省8市57村的调研成果,创新提出“新农人-农业新质生产力-兴农人”三元螺旋转型模型,构建政府主导力、制度支撑力、市场驱动力、科技赋能力四维协同机制。不仅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青年新农人转型提供了对策建议,也为破解“谁来种地” “谁‘慧’种地”的时代之问提供了青年实践应答。

  ▲ “青”耕新田,“质”领未来: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青年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8市57村的深度调查团队成员

  《拒做“屏奴”,青春当自醒——“屏媒时代”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的风险评估与干预路径》

  项目响应国家政策,聚焦“屏媒时代”青少年短视频成瘾问题,经过调研,进行实地访谈,回收大量问卷与访谈数据。团队精准总结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现状,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团队还通过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提升成瘾预防效率,实现成瘾风险的精准量化与科学分级。最终提出了短视频成瘾预防与干预的对策建议,为教育部门、平台监管提供决策依据。项目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路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社会价值与实践意义突出。

  ▲ 拒做“屏奴”,青春当自醒——“屏媒时代”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的风险评估与干预路径团队成员

  《察零工之困,铸零工之盾——山东省11市623名零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深度访谈》

  针对中国约8000万建筑工、搬运工等传统零工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团队于2022年启动研究。基于文献构建了涵盖基础权益、发展权益、侵权救济三大维度(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的权益评价体系。通过经信效度检验的1075份问卷和深入山东11市33个劳务市场的623份深度访谈,运用修正IPA模型精准识别劳资纠纷、意外伤害等为最突出的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问题。项目成果在潍坊奎文区“零工客栈”落地应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零工客栈布局、扩大全国调研范围、完善指标体系并全国推广。为零工护航,为政府分忧,与亿万零工共赴中国式现代化。

  察零工之困,铸零工之盾——山东省11市623名零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深度访谈

  自赛事启动,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赛事培育工作,统筹校内外资源,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家辅导,对参赛项目进行精细打磨、重点培育。主动对接项目团队需求,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为团队参赛提供坚实保障。各学院积极响应、广泛动员,二级学院(部)累计报送2126支团队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达9000余人次。  

  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按照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一三五八”发展思路,将“挑战杯”等创新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有针对性的赛事培训,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类大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编审:李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