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快评|偷捕者两撞执法船!他们哪来的胆子?

烟海e家 2025-07-06 17:03

 

不仅非法捕捞,还敢撞执法船逃逸?据烟海e家报道,6月25日下午,烟台海警在芝罘区养殖区巡逻时,发现一艘装载网具及渔获物的快艇形迹可疑。执法人员多次喊话要求停船检查,驾驶员不仅不配合,还加速逃窜并两次碰撞执法艇。最终,海警抓获沈某等4名嫌疑人,查获针良鱼、燕鱼等渔获物230余公斤。目前,4人因涉嫌禁渔期非法捕捞及阻碍执行公务被依法处理。

沈某等人的铤而走险绝非孤例,今年伏休开始仅两天,烟台海警就查获4艘非法捕捞船、抓获20人,查扣渔获物1700斤,全省同期查处违规渔船249艘,没收渔获物达1.28万公斤。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些“三无”快艇普遍使用密眼流刺网,这类网具连幼鱼苗都难以逃脱,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堪称毁灭性。仅咱山东上半年就清理了18万米非法流刺网,连起来足以从烟台铺到大连,难怪现在市场上的黄花鱼越来越小,价格却越来越贵。

为何一直有人敢铤而走险?根源在于非法捕捞的暴利诱惑与违法成本的失衡。根据《渔业法》,非法捕捞最高罚款5万元,情节特别严重的,根据《刑法》会判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少数人抱着“跑几次就回本”“海那么大碰不到我”的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但其实,更深层的问题是黑色产业链尚未斩断,部分船厂暗中为“三无”船舶提供改装维修,个别渔港默许非法船只补给停靠,还有商家通过“暂养”等名义销售违禁渔获,形成从捕捞到销赃的完整链条。

要遏制此类乱象,还是得从源头下手,加大惩处力度,对渔港内渔船进行严格管理,例如青岛西海岸推行“依港管船”,通过渔港与村委会联动监控休渔船舶;其次就是市场的监管,对商户进行巡查抽检,要求商户出示明确的进货单,对违规渔获进行溯源追查;对咱老百姓而言,拒绝购买来历不明的渔获、发现可疑船只及时举报,都是在为海洋保护出力。

当沈某的快艇撞向执法艇时,他撞碎的不仅是法律红线,更是子孙后代的“海洋粮仓”。从烟台查扣渔船渔获,到多地严惩“岸上帮凶”,都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海洋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守护海洋生态,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当每个人都成为海洋保护的参与者,非法捕捞的黑色产业链才能真正失去生存土壤,我们的后代才能继续享用大海的馈赠。(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