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数据大模型“智造”工业新场景

黄渤海新区 2025-06-18 11:46

  日前,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2025年市级(基础级)智能工厂名单,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艾奇蒂现代迪万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成功入选,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放眼全区,一大批企业正借助数字化转型驶入发展“快车道”,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生产效率、销售增长率实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工艺流程提升、智慧园区管理等数字项目100余个,获批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55个,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眼下,位于力高(山东)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BMS智能制造中心,十几条产线并列铺开,各类智能化器械整齐排列,一张张镶嵌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PCB板卡在传送带上被有序向前运输。

  “这条是专门为吉利公司供货的产线,每30秒就能完成一件BMS元件,每天一条产线能生产2000多件。”力高新能制造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能化生产线上,身着蓝色静电服的工人与机器人并肩工作,形成了人机协同的共生生态,使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产品、物料等产生的即时海量数据连接起来,打破人、机、物以及服务间的边界。伴随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模型化,生产效率及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此外,力高新能还利用云端大数据平台,建立起大数据深度分析能力,将电池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从架构和结构方面创新传统的嵌入式BMS,实现本地端和云端的优势互补和协调管理,丰富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

  而正海生物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数智协同管控智能工厂,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安全可控”为核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集生产智能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制造无人值守、产品生产工序自动化转型与效能提升以及各业务系统高效协同于一体的数智协同管控智能工厂,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面向未来,正海生物锚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致力于打造更高层级医疗器械制造智能工厂标杆,以数智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生物医药行业迈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正海生物负责人表示。

  细数这些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等“智改数转”示范项目,不仅涉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高端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

  艾迪精密的马达智能化工厂,以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测的实时互联贯穿企业整个制造过程,以先进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为目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统一数据标准入手,通过数据中台将数据统一管理,实现企业的精益化、标准化,使企业运营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马达智能化工厂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设备、人员和产品互联互通,全面提高设备物联水平、数字化水平,并促进管理系统、生产线与产品的精益化和智能化提升。”艾迪精密相关负责人曹广宇表示,通过智能化工厂实施制造周期缩短15%20%,日计划准时完成率提高至80%,入库准时率提高到70%以上。

  在5月中旬投入使用的金鹏矿山装备智能工厂则部署了ERP、PLM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贯通,生产周期压缩30%,库存周转率提升40%。“未来三年,金鹏将围绕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战略,打造国家级智能工厂,为全球矿业注入中国智造新动能!”金鹏集团总经理许庆砚表示。

  从传统的“制造”到如今的“智造”,艾迪精密、金鹏矿机对设计技术、工艺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研究,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随着生产数智化率的提升,企业营收水平亦水涨船高。以艾迪精密为例,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88%。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格局重塑,通过“智能制造伙伴计划”等重要举措,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智能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统计数据显示,获评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新区将继续支持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创新探索,以打造更多智造场景为抓手,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渤海新区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