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9万学子乐享动感“双大课间”

芝罘湾畔 2025-06-16 10:40

  八段锦、体能操、足球操……在芝罘区的校园内,丰富的活动正重塑着校园生态。上午大课间聚焦“体能天天练”,下午则融合“运动技能+特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曾经的“碎片15分钟”与充沛的“活力2小时”交织,构建起学生舒展身心、全面发展的成长网络。

  课间升级

  从“碎片化”到“活力满格”

  曾经短暂的课间,常常让学生们感到“不够用”——接水、去卫生间后,时间便所剩无几。受限于时间、场地或安全顾虑,许多孩子被迫留在教室里。

  然而,5月1日以来,一场变化悄然发生:孩子们从不愿走出教室,变得乐于奔向操场。这一转变的背后,缘于芝罘区全面推行的 “双大课间”与“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更重要的是,各校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一校一品”的体育特色定位,创新活动形式,真正让学生“迈得开脚”“玩得尽兴”。

  在烟台十五中,动静之美得以完美诠释,“双大课间”里,八段锦的凝神静气传承着中华文化底蕴;Tabata体能操点燃挑战热情;首尾相接的环球跑凝聚团队力量。传统与现代交融,动静之间,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动。

  “心肺功能、耐力、力量、协调性……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让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有效锻炼,每次结束后都感觉特别畅快!”烟台十五中学生常昊然分享道。“学校已构建起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完备体系,覆盖体育课、大课间、社团和训练队,许多学生在最近的体育中考当中,较之前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该校体育老师勇浩表示。

  打破界限

  从“单一局限”到“特色多元”

  除了持续丰富运动形式,如何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打破“文”与“武”的界限,同样是鲁东大学实验小学探索的重点。

  “我们在上午大课间安排了足球和绳操,下午则以体能操和特色扇形操为主。”鲁东大学实验小学校长陈红霞介绍道,“学校注重将体能训练、技能培养与文化熏陶相结合。例如扇形操,就是依据《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编排的,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温习这些传统文化经典。”

  同时,课间活力的释放对空间也提出了新挑战。为充分利用宝贵的课间时间,各校正结合自身条件和学生需求,重构校园时空,学生们不再是按照“走廊—教室—操场”固定行动,而是将整个校园打造成立体的育人空间。这种“动静结合”的活动设计,既富有趣味,又收效显著。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内每一块空地,在地面上绘制了跳格子、飞行棋等趣味运动所需的图案,并设置了扔沙包等活动区域。”山水龙城小学校长孙双喜介绍,学校以“地面游戏+体育特色”的多维创意丰富课间活动模式,打破空间限制,让课间活动有趣有序有意义。

  从烟台十五中舒缓有致的八段锦,到鲁东大学实验小学激情四溢的足球操,再到葡萄山小学独具特色的旗语操、蓁山小学传承经典的戚家拳……芝罘区73所中小学推行“双大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一个月以来,成果显著。9万余名学生在运动中强健体魄、传承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未来,芝罘区将继续深化这一制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迈向健康未来。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