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排放的烟气直接抽送至项目区;利用电厂烟气进行微藻固碳,固碳产生的微藻用于微藻生物饲料、微藻生物肥料开发生产……
近日,由山发海岳环境牵头,联合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电厂废气微藻固碳联产生物肥与生物饲料中试示范项目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投入试运行。

走进华能八角电厂,湛蓝如洗的天空下,一座现代化的玻璃建筑静静矗立。通透的玻璃墙如水晶般,将内部结构清晰展现。“该项目建设以玻璃为主体材料,确保了内部光照充足,微藻能更好地光合固碳。”山发海岳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郭腾飞介绍,项目包括动力室、保种室、实验室、微藻固碳区、采收系统等多个功能区。
“动力室主要通过动力装置将电厂排放的烟气直接抽送至项目区。保种室保存着诱变、筛选出的高效固碳藻种,并在此开展一二级扩培。项目实验室具备微藻形态观测、固碳效率测定等实验能力。”郭腾飞边走边细致地介绍。

继续往前走,明亮的基地内,一排排透明圆柱形反应器整齐林立,金属框架如卫士般稳固支撑。容器内浓郁的绿色藻液,似凝固的翡翠溪流。“这边是100个400L的柱式光生物反应器”郭腾飞指着柱式光生物反应器说。
据介绍,该项目有多种微藻固碳形式,分别是柱式光生物反应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我们就是要通过多种固碳形式的不断对比,研究并确定实际应用过程中固碳效率与经济性兼顾的最佳形式。”郭腾飞继续说。



微藻如何固碳?郭腾飞介绍说,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产物丰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陆地植物的10倍至50倍,是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生物代表。
为何选择发电厂进行中试?郭腾飞解释道,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火电厂作为碳排放大户,具有巨大的碳减排空间与碳减排需求。因此,将微藻与电厂废气进行结合,无疑是目前开展生物降碳研究的高效途径。
该项目摒弃国内现行需先捕集、纯化烟气二氧化碳后再进行微藻固碳的技术路线,大幅降低了电厂废气微藻固碳成本。项目的投运标志着“变废为宝”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在工业场景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为火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全新示范。

为了助力黄渤海新区“在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山发海岳环境早在2022年就牵头启动项目,其中,培育能够直接适应电厂烟气环境的微藻藻株曾是项目关键点。
为打通这个环节,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微藻藻株诱变、驯化、筛选,开展多轮现场耐受性实验,最终培育出能够直接适应电厂烟气环境的微藻藻株,其固碳效率最高可达0.6g/L/天,微藻生物量最高可达到3g/L。

目前,项目已取得了涵盖藻种筛选、工艺优化等多项专利。后续将不断固化成果,适时开展核心知识产权申请。郭腾飞说,后续将持续开发微藻生物肥、微藻生物饲料等相关产品,打通微藻降碳—微藻产品商业化应用的产业自循环体系,打造零排放和循环经济行业典范。
“近年来,我们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持续开展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业务涵盖包括ESG咨询、地质顾问、环保管家、环境医院、低碳参谋、工程管家等6大类50余项服务,致力于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赋能。”海岳环境董事长侯云洪说。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