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一所坐落于市区南部美如画的学校,山水龙城小学以“山水文化”为主题文化,赋予教育独特的韵味与深厚的内涵。

这里的一亭一阁蕴含着文化密码,一师一生诠释着成长哲学,以“山水之境、育人之道、成长之美”的独特范式,生动演绎着“每所学校都精彩”的教育内涵。
环山卧水
最美校园里的立体课堂
“山水涵润,学有根底;放眼乾坤之大,行道沛然……”步入山水龙城小学,教学楼前石壁上镌刻的《山水赋》跃入眼帘,字里行间流淌着学校的文化根脉与育人哲思。

“《山水赋》开篇即点明,学校以山水为媒,化自然灵气为教育智慧,既承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千年哲思,又立现代育人新章——培养视野开阔、仁智兼修的‘山水少年’。”山水龙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双喜驻足《山水赋》前,娓娓道来。

这座园林式的校园遍布“亭台楼阁”,“楼”是书声琅琅的教学楼,“亭”为清晖园内师生品读诗书的“盈然亭”,“阁”则是凭水而立的“水润阁”,学校将“山”与“水”的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廊一径的命名皆有典故——香远益清长廊、立德石、山水田园……山水龙城小学“八大景”如诗如画,或镌刻育人箴言,或栽种四季花果,师生一起共同绘画、共同守护、共同感悟。

“我们将校园打造成立体式‘山水课堂’。”看着清晖园中临水诵读的学子,孙双喜饶有兴致地介绍,亭台流水不仅是景致,更是载体,学生在校园内的“山水间”领悟植物的四季成长、在大课间的一呼一吸中强健体魄……山水文化就这样“活”在每一处细节中,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以景化人,以文化心。在这里,山水不仅是教育的外衣,更是立德树人的灵魂:一草一木皆课程,一石一景总关情。
五育生辉
山水少年的成长诗行
在山水龙城小学,学校以“山水·盈”课程为脉络,串联“盈心、盈慧、盈健、盈乐、盈行”五育经纬,从“盈智课堂”中碰撞思维火花,到“山水十韵”节日里竞技场上的激情呐喊;从科技节中指尖跃动的机器人编码,到“红润山水·十个一”工程里红色故事的铿锵回响……20余门校本课程如溪流汇川,让每个生命在多元赛道奔涌向前。


孙双喜以“登山者”比喻学校学生:“‘志存高远,学如登山’不仅是学风,更是成长哲学——攀知识之峰需毅力,探创新之径贵勇气,品人文之美养心性。”

近年来,山水少年足迹生辉。在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校长笛乐团获小学乐器组一等奖、烟台市第一届航模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奖,16名学生获奖、国际象棋校园联赛获团体二等奖与一年级组女子亚军、全区运动会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此外,学生在省级青少年风采展示、市级创客大赛、文物小守护人活动中均斩获佳绩。
青蓝共辉
山水之师的攀登哲学
“教育如登山,师者当以‘厚积’求远,以‘乐水’之灵动育英才。”在山水龙城小学,教师培养被赋予独特的山水意蕴。

学校开创“盈慧教师成长营”,构建“分层攀峰、多维共进”的培养生态:名师工作坊如引泉之渠,以学科前沿理念浇灌教学沃土;跨学科教研似溪流汇川,打破边界激荡创新浪花;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则如山水相依,让经验与青春在传承中交融生辉。
短短三年间,这支队伍不断攀登专业高峰——4节烟台市优质课、10节区级精品课、6名新教师斩获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人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9人获评师德标兵、教学能手。

孙双喜告诉记者:“学校以山水为训,教师既要如‘山’般扎根课堂沉淀底蕴,又要似‘水’般灵动探索,方能托举学子‘登高望远’。”
五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水龙城小学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烟台市教书育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烟台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等数十项荣誉。
自 2020 年建校以来,学校得到了黄务街道、社区及爱心企业的全方位支持。社会各界通过多次捐赠活动,为学校提供了储物柜、图书、运动设施等物资。这些善举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更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多元发展,彰显了社会力量对基础教育的长期关注与责任担当。

一程山水一程歌,从建校之初的默默耕耘到如今千余名学子竞相奔赴,当山水遇见教育,教育便有了最诗意的姿态,山水龙城小学的老师们共同书写着“有质、有品、有情”的教育答卷,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生命风景的“最佳绘者”……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