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栏 语
当城市霓虹遇见田间晨露,当代码键盘换成农具把手,有这样一群人正带着知识与热血重返土地,他们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情怀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新农人·兴乡村》专栏聚焦莱山乡土大地上的创新实践,将镜头对准这些扎根土地的追梦者,记录他们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如何用一颗颗“共富果”甜了乡亲们的生活。“新农人们”脚下沾着泥土,眼中闪着星光,正用青春与智慧在莱山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在莱山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以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农人”。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帅,凭借其在苹果新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普及和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成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公司的技术带头人,他用五年时间将烟富8号、维纳斯黄金、馨元萃等新品种推广至莱山100亩示范基地,带动500农户户均年增收10万元,让传统苹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品种革新:
给老果树换上"新芯"
“以前老品种亩产优质果6000斤,现在新品种亩产优质果能达到8000斤。”宫帅介绍到,“像‘馨元萃’这个品种,不仅糖度比普通苹果高3度,不用套袋、上市时间早,耐储存期还延长了45天。”为筛选适合莱山土壤的品种,他带领团队建设新品种展示园,从20多个候选品种中优选出5个核心品种,使优良品种出圃率超过75%。在莱山苹果产业园,采用“矮化自根砧”技术的果树不仅亩产提升40%,还实现了“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短平快效益。

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宫帅


科技赋能:
让黄土地变成"智慧田"
走进示范园的智慧农业控制室,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虫情预警等数据。“我们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秸秆还田,把肥料利用率提到了95%。”宫帅点开无人机飞防系统记录,“去年用无人机统防统治,农药利用率提高30%,每亩地省了500元成本。”针对莱山丘陵地貌,他设计出“梯田式水肥一体化”方案,通过滴灌带与有机肥深施结合,使示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至2.8%,达到优质果园标准。


抱团发展:
让单打独斗变成"雁阵飞"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而科技的生命在落地。宫帅常年奔波于果园和农户之间,他参与的莱山区苹果产业园建设项目,通过全程技术管理实现产量显著提升,为当地打造了现代化农业样板。每年开展10场集中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覆盖400余农户。在他的指导下,王官庄村村民苏庆春的果木管理技术较以前明显提升,“从前觉得种苹果靠天吃饭,跟着宫技术员学了‘四控法’——控水、控肥、控枝、控果,连剪子角度都有讲究,他教的‘黄金45度剪枝法’,光这一项就让优果率涨了30%。”莱山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宫帅团队已带动2000人就业,形成从品种繁育到冷链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示范基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

王官庄村村民
苏庆春


产业兴则乡村兴,宫帅所依托的烟台现代果业将持续加强良种技术攻关,潜心做强“一粒种子”,将新品种研发、科普教育与乡村旅游结合。当科技之光照亮传统果园,莱山的苹果树正结出更甜美的“共富果”,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