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山区张格庄镇车家村村边,初夏农耕场景各异:刚露出绿苗的花生地里,党支部书记车绍波正拿着配套手册,对照着自然资源保护“一张图”忙着巡田。
“和以前不一样喽!你看,凡是自然资源,全部要搞清楚。”车绍波打开手机页面的一张图片,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林地、草地、湿地的范围,村里古树名木的位置。

“有了自然资源保护‘一张图’和配套手册,我们能更清楚村里的耕地范围,林地、草地、名木古树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同时,对照着手册中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我们更加明确了在日常耕种和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对村民讲解时也更专业、更精确。”车绍波说,在日常工作中,掏出手机就可以实时掌握耕地及自然资源使用、变动情况,并及时上报占用耕地、破坏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形成地动我知的工作状态。
据了解,今年3月,福山区自然资源局联合区林业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制作了8个镇街、326个村居自然资源保护“一张图”、配套手册,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林草湿范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治理区范围等内容落图,管控要求、处罚标准、保护要求、发展目录等规定形成配套手册,成为烟台市首创,实现多要素、全数据覆盖。
“我还想后期在我家这块地东南角建一个看护房,看到手册里的禁止建设清单,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规定。”村民车茂广说道。
“我们将以往单独的耕地保护‘一张图’创新性升级成自然资源保护‘一张图’,统筹整合耕地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等要素,打破了单一要素的局限,将林田湖草沙等多要素结合,形成全方位、综合保护的‘一张网’,将自然资源保护推进到‘田间地头’,压实到‘神经末梢’。”福山区自然资源局局长魏网扣说道。
厘清自然资源本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此次模式的创新,全面梳理福山区各镇街、村居自然资源脉络,打通了国土、林业、生态环境等多要素业务壁垒,推动多要素深度融合,为2025年福山区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提供数据基础依据,为“林田湖草沙”统一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