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停车难?看芝罘区“向阳治理”模式—— 社区居民有了专属车位

烟海e家 2025-05-19 07:07

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如同顽疾,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挑战。作为典型的开放型老旧小区,芝罘区向阳街道向阳街社区南门外片区紧邻万达商圈,居民长期饱受外来车辆占用公共车位之苦,矛盾纠纷不断。向阳街道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内部挖掘+外部增建”双轮驱动,创新实施智能道闸系统+居民自治管理模式,成功破解了这一城市治理顽疾,为老旧小区停车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向阳经验”。

党建引领破题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治理”

向阳街社区党委将停车治理列为抓基层党建“亮诺履职十大实事”之一,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先后12次召开议事协调会,整合住建、交警、城管、电力等多部门资源,构建起“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社区党员开展“敲门行动”,累计走访居民900余户、169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32条,确保改造方案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社区党委创新推行“党建+居民自治”模式,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值守至19点,以错时登记的方式高效收集了15名自荐人的信息及参选居民意愿,为后续选举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党委的全程指导下,社区召开居民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7名停车管理委员会成员,其中有4名党员,并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了《停车管理公约》,实行“少数服从多数”表决机制。这一举措将党组织领导与居民自治有机融合,让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治理”的跨越。

2024年7月,社区自动识别车牌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实现了对外来车辆的精准管控。系统正式运行后,停车周转率提升了60%,110个固定车位与50个临时车位得到高效利用,极大地缓解了停车压力。

社区着力发掘“社区治理达人”,以提升停车管理效能。经过层层筛选,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热心公益且善于运用新技术的“社区治理达人”脱颖而出。这些达人借助停车管理数字平台,通过手机端查询空余车位、收缴停车费用,实现“数据多跑路、达人少跑腿”的高效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停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居民自治固本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

社区指导停车管理委员会民主制定《南门外片区停车管理细则》,对设施维护、收费管理、车辆进出和停放管理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制定和完善了车委会职责,要求做好停车设施的维护,并定期向小区业主公示停车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包括停车费用收支情况、车位使用情况、设施设备维护情况等,接受业主的监督和质询。

制定《南门外片区停车管理奖励制度》,对提出建议和邻里互助的居民奖励停车时长。通过正向激励,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传承邻里互助传统,为辖区居民树立文明实践榜样,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温暖和谐的社区环境,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让居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实行“季度评估”机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整车位分配方案。针对不同群体的停车需求,如本地户籍常住居民、持有房产证但户籍不在社区的暂住业户、小区租户等,分别制定了合理的分配原则。这一动态调整的机制,确保了停车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停车治理的成果。目前,停车管理委员会运行平稳,居民对停车治理成效的满意度提升至95%。

长效运维护航

从“短期整治”到“常态管理”

社区指导停车管理委员会负责道闸维护、费用收缴等日常运营情况的及时公示,社区党委履行监督职责。社区建立“1小时响应”维修机制,确保设施故障及时处理,保障了停车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救护车、警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实行优先政策,道闸自动抬杆、免费通行,以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智能道闸系统与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社区不仅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外来车辆占用车位问题,还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停车资源分配机制。道闸内部道路平均车速下降40%,实现老人晨练、儿童放学时段的交通事故“零发生”。这些举措使“一老一小”群体投诉量归零,成为社区治理的温度标杆。同时,外来车辆占位率下降了92%,居民专属车位保障率达100%,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保安全、数据治理惠民生”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站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向阳街社区的实践表明,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需要党建引领把方向、智能系统强支撑、居民自治增活力、资源整合破瓶颈、长效机制固成果。下一步,社区将以停车治理为契机,把成功经验延伸至群众最关心的“心事”和“痛点”,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建立一套机制、带动一片治理”,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品质,让居民在家门口不仅“有位停车”,更能“优居乐活”。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