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烟台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意见》,现将中考改革政策解读如下。
烟台市中考改革以“全面育人+科学评价+减负增效”为核心理念,以“精确计分+弹性等级+底线考查”为评价方式,从2023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现初二年级)开始,重点优化考试科目结构、成绩使用方式及招生录取机制,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改革背景与核心:
应势谋新,提质育才
应新求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市积极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稳步实施以“双减”政策落地需求与核心素养培育为动因、以适应新高考改革和服务于国家教育战略转型为导向的中考改革,持续推动教育公平,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核引领
改革坚持四个核心目标,一是育人为本,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减负提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三是因材施教,推动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四是公平公正,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考试科目与内容:
全科覆盖,分类评价
以计分科目、等级科目、考查科目三种评价方式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设定的全科内容。
计分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初四毕业年级进行。
等级科目
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学、地理。其中,道德与法治考试安排在初四年级进行,历史、生物学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进行,地理考试安排在初二年级进行。
考查科目
信息科技、实验操作(含物理、化学、生物学)、艺术、劳动、综合实践。其中,信息科技、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初四年级进行。艺术、劳动、综合实践融入日常教学与评价。
成绩呈现与运用:
多元评价,科学衔接
实行分数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淡化“分分必争”,打破“唯分数”的评价惯性,搭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成长平台。
计分科目强化基础、注重衔接。
①计分呈现:计分科目总分由改革前的840分降为570分。语文、数学、英语分值均为120分,其中英语笔试为9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为30分;物理分值为80分;化学分值为7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为60分(含过程性评价)。
②选拔性考核:成绩直接计入中考总分,作为毕业与升学的核心依据,按分数择优录取。
③学科定位:持续强化基础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夯实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扎实服务人才强国战略;体育与健康注重运动参与与体质健康测试结合,关注日常锻炼。
等级科目减负提质、限定底线。
①等级呈现:等级科目卷面满分均为100分,有双重评价维度,先根据分数划分为A(≥90分)、B(≥80且<90分)、C(≥60且<80分)、D(<60分)四个等级;根据分数划分后,若试题较难,考试成绩普遍不高,A/B/C等级人数不足考生总量的25%/60%/85%,则按照考生的考试分数由高到低依次递补,递补后的A、B、C等级分别达到考生总量的25%、60%、85%。既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又维护竞争公平,确保等级分布科学、合理。
②筛选性考核:等级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限定条件。地理、历史、生物学评价为D等的考生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最高以C等计入。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安排在初四学期末进行,没有重考机会。
③学科定位:等级评价撬动学科价值回归,突出素养育人,弱化分数竞争,让课堂聚焦核心能力与兴趣发展,支撑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考查科目以评促学、实践导向。
①成绩呈现: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②达标性考核:作为升学参考的基础保障。成绩不合格可以申请重考。
③学科定位:实验操作、信息科技等科目从“单纯知识记忆”的突击训练转向“实践能力生成”,推动“做中学”理念落地。艺术、劳动等科目合格性评价,突出学科基础要求与综合素质拓展。
初中2021级的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初中2022级的信息科技、实验操作(含物理、化学、生物学、艺术),作为考查科目进行评价,“合格”作为录取公办高中的限定条件。初中2021级已考完结业的信息科技、生物实验操作按照原有评价方式计入中考总分。
考试科目内容、呈现方式及运用

招生报考与录取:
维护公平,稳步推进
以改革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以多元选拔机制激活办学特色,保证招生改革与教育教学的有效适应和科学衔接。
减负赋能与提质培优并重。
通过分类评价、多维观测来实现学业减负与质量提升的平衡,采用“门槛+择优”的录取机制,保留学科等级底线要求,保障考生基础知识达标、知识结构完整。考查科目全部合格+等级科目无D等可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统招竞争。其中,市内四区(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高新区)考查科目全部合格+等级科目全部达到C等以上,且至少有2科达到B等以上的考生,可报考市直属特色高中(烟台一中、烟台二中、烟台三中、牟平一中)。
高中录取条件对比

突出特色与坚守公平并重。
通过等级科目分级要求和学校自主招生设置,按学科优势、创新潜质等维度制定差异化录取标准。“一校一策”制定“脱颖计划”培养方案。引领县中振兴发展,推动高中特色发展与学科强项培养。整合高中录取批次,优化志愿设置,普通高中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志愿填报和录取同阶段进行。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加分项目,不属于国家明确规定的分数优惠政策全部取消。
全面兼顾与平稳过渡并重。
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实现学科考试方式改革与教学改革双向兼顾、政策落地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平稳过渡。按照各地中考改革惯例,在调整计分科目、改革评价方式、优化志愿填报和规范优惠政策等关键环节设置过渡期,能够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结合我市五四学制特点,初二年级进行首次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从该年级开始实施改革,可以涵盖完整考试周期,确保学生从参加首次学业水平考试起适应新评价标准与培养模式。同时,有关学科的等级评价是招生录取的限定条件,这要求对四门学科(地理、历史、生物学、道德与法治)进行统一标准的整体性、系统性评价,避免因中途改变考试制度导致招生录取的不衔接和不公平,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