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扎着红绸的首列福山—广东铁路班列缓缓驶出福山区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这辆装载着烟台产品的班列,不仅是两地物流通道的物理延伸,更是中国铁路货运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班列开通,也是德宝物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开通仪式上,山东德宝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德生感慨万千。
40年,从一位铁路货场里的发货员到铁路多式联运的经营者,赵德生亲历了铁路运输的辉煌与变革,是车路协同的见证人。
如何打破物流堵点痛点?用多式联运让运输模式不断创新?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通达四海?日前,记者专访物流体系中傲立潮头的“模范生”——赵德生。
解决铁路运输短板
供应链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今年58岁的赵德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物流结缘了。
1985年,来自海阳的赵德生进入联运公司驻铁路营业部工作,工作场景主要是围绕着从全国各地运来的货品展开。
“那时候铁路效率低,运能紧张,给亲属托运点东西,来回要跑好几趟也不一定能办成。”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铁路运输的难点和短板,也坚定了其创新突破的决心。2004年,赵德生创办山东德宝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以铁路货运为核心,探索“门到门”多式联运服务。
“一手要解决客户诉求,一手要强链补链,搞延伸服务。”赵德生憋着劲儿想解决铁路运输的短板,通过延伸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烟台名牌企业张裕公司服务,山东德宝发现了服务的短板:张裕每年原酒运输总量近10万吨,前期因使用集装箱液袋包装走铁路,运输中容易破损撒漏,影响品质。
“没箱不行,我们自己研究造箱。”赵德生带领团队通过与中铁铁龙合作,研发出针对张裕公司使用的316食品级罐式集装箱,一举解决了原酒运输过程中的洒漏问题。
2009年,随着铁路货运史上第一单液体罐箱原酒驶出站台,也开启了山东德宝与张裕公司长期合作之旅。从2009年至今,山东德宝共承运张裕等公司葡萄原酒的铁路运输150多万吨。现在,山东德宝仅液体货物运输量就达到了每年40万吨以上。
“客户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赵德生强调。公司通过增加硬件设施、建联运堆场,提供中转、堆存、仓储、装卸、换装、加热、清洗、集装箱罐箱维修定检等全链条服务,将铁路运输的短板转化为优势。如今,德宝的客户涵盖张裕、万华化学、鲁花等龙头企业,业务覆盖全国300余个铁路站点,堆场仓储面积超10万平方米,成为多式联运领域的标杆企业。
拉长多式联运链条
铁路货运提质降本增效
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是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关键。如何发挥综合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赵德生在“联”上费了不少心思。
大连当地几家货运公司都有通过公路发往西安的货物。如何用多式联运的方式,把货物从大连通过陆海运至烟台,再从烟台通过铁路发往西安?这个交通组合“方程式”,赵德生是这样解题的:
山东德宝从8个服务环节中选取了8家具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合作,“公铁水”全程联运,全链强企,环环相扣。
此条多式联运线路的开通不仅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12%以上,而且铁路运输时效也超过了公路运输。
“这条线路的班列运输,真正做到了多、快、好、省,整个运输也完美诠释了一次委托全程服务的多式联运概念。”赵德生说,强链结合,实现了“公转铁”多式联运。
加强多式联运基地建设
更多物流企业“搭便车”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山东德宝认识到多式联运基地建设和供应链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在福山东站,我们建有钢材贸易集散基地,配套建设了5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及20000多平方米的中转堆存仓库,吸引50多家钢材贸易企业入驻。我们利用铁路多式联运优势为入驻企业在运输、短驳、仓储、办公交流等方面减少了环节、降低了费用,经测算2024年实现钢材中转、仓储量达到了70多万吨,为客户年降低成本1000万元以上。”赵德生坦言,多式联运基地的建设,为服务万华、张裕、鲁花等上市公司在铁路物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更激发了企业建设集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基地的信心。
“我们延伸完善一些铁路主业不具备的功能和服务,健全疏运体系,实现仓配运一体化管理,提升多式联运和物流的深度融合、创新,发挥多式联运最大效能,为企业降本增效。”赵德生介绍,公司在德龙烟铁路福山北站投资建设的大型多式联运基地目前已初步投入使用,基地内不仅提供货物的堆存、装卸、换装及仓储等全方位延伸服务,还建立集装箱、罐箱维修、加热、清洗等服务专区,增加司机、装卸工等人员生活综合服务专区,设立铁路快速班列体验旗舰店等硬件设施。
“平台搭好了,更多物流企业可以‘搭便车’。”谈及未来发展方向,赵德生表示,随着公路运输成本越来越高、铁路货运网络逐步完善,铁路运输会越来越具有优势。
“下一步,我们针对铁路运输时效长、运输结构不合理、延伸服务不完善等痛点和难点,将进行班列化运输及拼箱业务。”赵德生介绍,公司将利用在建的山东德宝德龙烟铁路多式联运基地,争取实现长三角、珠三角、武汉、成都等地区的铁路班列化运输,同时拓展全国网络,助力中国铁路货运迈向高效、低碳的新阶段。
40年风雨兼程,赵德生以创新为笔,在多式联运的蓝图上绘就山海相连的物流网络。从解决一罐原酒的运输难题,到构建覆盖全国的铁路货运联运体系,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铁路货运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