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4月27日讯(记者 王瑶 通讯员 张泽慧)舞蹈的节奏打破了耳畔的沉默,音乐的旋律驱散了眼前的黑暗。4月25日,一场特殊的艺术盛宴在金都招远拉开序幕。近400名演职人员及家长精心准备的76个节目,在这方舞台上轮番上演,这里没有残缺的遗憾,只有生命最炽热的绽放。
残疾人文艺汇演每四年举办一次,是烟台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汇演分为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智力残疾综合类五大类别,参与人数、节目数量均达历史之最。
离地30厘米的高跷,15名刚10岁出头的孩子踩着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很难想象这份娴熟背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我们带来的舞蹈叫《高跷上的红色信念》,这些孩子大多患有听力障碍,从去年开始,我们利用每个周的特色课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老师李欣说,“为了参加这次文艺汇演,我们提前2个月准备,利用中午、课后甚至周末的时间进行集训。踩着高跷很容易摔倒,但孩子们都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舞台灯亮起,身穿红色演出服的孩子们,踩着高跷来到舞台上,随着台下李欣的手势拍子,将海阳秧歌、高跷等非遗技艺在表演中融会贯通,得到全场的喝彩与掌声。
“今天他们表现得很好,没有辜负自己辛勤的付出,希望通过参加文艺汇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舞蹈表演结束后,李欣骄傲地说。
“你可以来看我的演出吗?”患有智力障碍的思强在第一次见到记者时便热情地邀请记者前去观看他的萨克斯表演,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对演出的期待溢于言表。“他这次跟同学合作吹奏《我和我的祖国》,两个星期前,他开始加强这首曲子的训练,每天最少吹一个小时,他很期待这次演出。”思强的妈妈告诉记者。
萨克斯并不是容易学习的乐器。16岁时,思强开始学习萨克斯,练习萨克斯时一度出现刻板行为。“他那时每天练习,每天都问我,这个音吹得怎么样,那个音吹得怎么样,这样持续了2个月。”然而再多的困难都抵不过热爱,今年19岁的思强已经可以吹奏近40首乐曲。“音乐培养了他的专注力、耐心甚至记忆力,演出对他也是一种锻炼,可以说吹奏萨克斯让我们家的生活更加快乐了。”陶伟华说。
19岁的青葱少年,身着西装马甲站在台上,吹奏萨克斯的模样优雅又绅士,台下的观众也沉浸在这份悠扬之中。
残疾人文艺事业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扇窗,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坚韧、艺术的纯粹以及心灵的力量,而这场文艺汇演正是残疾人自强不息、勇于追梦的缩影,也是社会包容与进步的见证。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残联共开展文体活动185场次,其中,“五个一”文化进家庭项目举办的残疾人书画展、摄影展、“同心筑梦,点耀中华”诵读大赛等主题活动惠及800多名残疾人。2024“文化周”期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6场次,参与9200余人次;开展“学听跟”活动16场次、文化进社区活动30次,用文化塑造梦想,用艺术点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