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烟台业达医院上演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名六旬老人在医院预防接种门诊门外突发心梗,业达医院启动“135”院内应急救护机制,老人最终成功脱险。

当日上午8时55分,一位老人在预防接种门诊门外突然晕倒。门诊护士长李莎莎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反应,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救护机制,并在1分钟内通知了急诊医学科。她飞奔至现场,发现老人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危急。李莎莎当即对老人实施了心肺复苏,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
3分钟左右,急诊医学科的快速反应团队(RRT)携带急救设备、药品赶到现场。此时,经过李莎莎的高质量心肺复苏,老人已有了微弱的呼吸。RRT团队立即接手,5分钟内将老人转运至急诊医学科抢救室。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
9时左右,老人被送达急诊医学科抢救室。医护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快速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在RRT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患者很快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意识也逐渐清晰,并表示胸闷。心电图结果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学科立即联系心内科医生会诊,并决定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直接将老人护送至放射介入科。心内科医生迅速为患者进行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老人心脏存在严重病变。术中,医生为老人成功植入了双支架,并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3月29日,患者从ICU转入心内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患者家属对医院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称赞医护人员专业、高效,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此次救治事件的成功,得益于业达医院标准化的“135”院内应急救护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为生命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医院高效的胸痛中心运转机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了快速、专业的救治服务。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