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七吟》
林基强
序章
海岳雄奇立大荒,昆嵛秀色映天光。
峰峦叠嶂连霄汉,瀑水飞泉漱玉章。
太古灵源滋圣境,全真道脉蕴仙乡。
烟霞缥缈迷津渡,且待吾吟韵味扬。
注:
海岳:本意指大海和高山。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吕尚长於用兵,短於为国,不能仪玄黄以覆载,拟海岳以博纳。”陈毅《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此处指昆嵛山脉。
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玉章:原指道经,也用来作诗文或书简的美称。宋·李仲光《武夷紫岩峰》诗:“琅琅诵玉章,勉力探希夷 。”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吴天。”
灵源: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唐·吕岩《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明·高启《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全真: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道脉:犹道统。元·戴良《哭汪遯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接洙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绍昌黎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津渡:渡口。《汉书·赵充国传》:“有诏将八校尉与骁骑都尉、 金城 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唐 贾岛《送李馀及第归蜀》:“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一吟九龙池
噫吁嚱!
谁斫昆嵛泻天潢?九霄龙战甲生霜。
百丈丹崖悬玉鉴,千秋鳞浪映穹苍。
春漱冰绡鸣佩琚,夏崩雷鼓震八荒。
秋凝碧髓涵星宿,冬铸晶帘耀雪芒。
闻道仙班颁敕令,囚龙在此饮寒浆。
一朝挣破黄金锁,直入沧溟恣汪洋。
惟遗鳞爪印岩壁,时见云霓饮涧光。
龙王阁外香烟袅,仙翁石畔地锦长。
最是清晓新雨后,七彩虹桥渡沧桑。
注:
天潢:即天河。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泛泛兮,浮云汉之汤汤。”
玉鉴:镜的美称,喻皎洁的月亮。此处借指泉水。宋·黄人杰《念奴娇·游西湖》“西湖胜绝,有栖云楼观,蟠空丘壑。玉鉴光中天不老,人在蓬壶行乐。”金·路铎《卫州赠子深节度》诗:“平分玉鉴渔村晚,四望黄云寡妇秋。”
冰绡,指薄而洁白的丝绸。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宋·张孝祥《于湖词》:“云鬓玉臂共清寒,冰绡雾縠谁裁剪。”
碧髓:形容碧绿油润的颜色。南朝·梁·江淹《扇上彩画赋》:“丹石发王屋之岫,碧髓挺青蛉之岑。”唐·皮日休《小桂》诗:“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唐·韩愈《调张籍》:“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敕令:诫令;命令。宋·李吕《寄题张道士招真阁》:“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三十年中来。”宋·蔡襄《四贤一不肖诗·右欧阳永叔》:“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
寒浆:指清凉的水。《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
二吟泰礴顶
巍巍乎!
泰岱分灵峙海疆,磅礴直欲破天罡。
九百云阶通帝座,八千仞壁割阴阳。
晴瞰蓬壶浮翠霭,雾吞溟渤化玄黄。
夜半忽闻天鸡唱,扶桑枝上颂悠扬。
秦皇勒石空遗恨,汉武求仙枉断肠。
幸有烟霞藏道枢,全真七子演玄章。
松涛翻作钧天乐,云海幻成流羽觞。
振衣绝顶舒怀抱,手扪北斗酌琼浆。
注:
分灵: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分灵又称分香,是指在某座寺庙求取神佛的香火,回去供奉的行为。在道教文化中,本灵和分灵是相对的概念,本灵代表着人类精神上的最高精神形态,分灵代表着人类灵性离体能够形成的分散灵体。
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柄,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此处指天空。
蓬壶:即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 ,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溟渤:溟海和渤海,多泛指大海。南朝 宋 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诗:“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唐 李涉《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
玄黄:指天地。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扶桑是指一种生长在汤谷的神木,被认为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战国·屈原《离骚》:“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唐·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道枢:宋代曾慥编集的道教类书。
玄章:道教经典《太上修真玄章》。此处泛指。
钧天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羽觞:古代饮酒时所使用的酒杯和酒器。
三吟烟霞洞
玄玄哉!
紫气东来聚洞渊,石函经卷已千年。
七真鹤影栖丹灶,五色云纹绣翠巅。
重阳传道星移位,长春应诏虎垂鞭。
朝岚幻作霓裳舞,暮霭凝成太乙烟。
圣旨碑前苔浸篆,铜炉鼎畔药生玄。
射雕侠影随云散,唯见松针写剑篇。
最是月明霜降夜,犹闻金磬振林泉。
注:
石函:亦作“石圅”,石制的匣子。唐·温庭筠 《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清·方文 《宋遗民咏·唐玉潜珏》:“夜窃其骨归,石圅抵金縢。”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明王世贞《送颜司理之任平乐》:“山逢仙吏夸丹灶,涧向明时愧考盘。”
重阳:王重阳,全真派创派祖师,“全真七子”的师父。
长春: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太乙:指古之道术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明·邓云霄《又题焦太史鸡笼山馆》:“不信杖头吹太乙,试从台上验星辰。”
金磬:金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通常由金属制成,形状类似于盘子或碗。宋·何绛《赠美中侍者》:“浮念尽销金磬外,沉香自爇玉兰边。”明·汤显祖《雨花台所见》:““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
四吟岳姑殿
渺渺兮!
麻姑掷米海尘扬,绛珠河畔酿琼浆。
三见沧桑颜未老,九转丹成寿无疆。
碧霞移驾来东土,璇宫贝阙接混茫。
财神殿外摇金粟,月老祠前系赤璜。
华泉犹照仙人髻,碑碣长铭宋敕章。
最是清明上巳日,女儿竞采益母芳。
莫道仙踪邈云汉,春风岁岁绿冢冈。
注:
掷米:晋·葛洪《神仙传·麻姑》载:仙女麻姑掷米于地,皆成珍珠。仙人王方平笑谓:“麻姑少年,我老了,不喜欢再弄这种调皮的玩意。” 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二:“麻姑狡狯真年少,掷米区区作鬼工。”
三见沧桑:晋·葛洪《神仙传·麻姑》载,仙女麻姑在一次宴会上对王方平说她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表示世间变化巨大。
九转: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宋·苏辙《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碧霞:碧霞元君,道教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亲切的称为:泰山奶奶、泰山娘娘、泰山圣母、天仙圣母等,其道场是在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混茫:不分明的样子。指上古未开化的状态。唐·李白《大鹏赋:“横大明而掩昼,若混茫之未判。”清·陈维崧《忆贵池吴师》:“一诺轻车骑,千言破混茫。”
上巳:旧时节日名。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益母:即茺蔚,草药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茺蔚》:“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於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
五吟无染寺
浩浩乎!
万壑松风洗俗肠,琳宫梵刹两苍茫。
汉井绳痕汲日月,唐幢经咒镇豺狼。
帷幄洞中兵气冷,藏经阁上墨花香。
玉屏池映姮娥镜,洗脚潭凝王母霜。
最是深秋霜降后,丹枫碧涧斗新妆。
当年战血沃赤土,今朝山花分外芳。
莫叹琳宫成瓦砾,云生处即大罗乡。
注:
琳宫: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唐·吴筠《游仙》诗之二十:“上元降玉闼,王母开琳宫。”宋·赵师侠《水调歌头·龙帅宴王公明》词:“琳宫香火缘在,还近玉皇家。”
梵刹:清净的佛土,泛指佛寺。宋·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三)》:“插一枝草建梵刹,破妄想尘出经卷。”明·杨起元《读飞来寺志(其二)》:“万里风云飞梵刹,九关虎豹护神幖。”
帷幄洞:无染寺山中洞穴。1936年5月,胶东“一一·四”暴动的领导者之一于得水在智取界石的战斗中负伤,曾在此洞边疗伤、边领导革命,该山洞后被名之为“帷幄洞”。
大罗:意为一切空间永恒逍遥,有万磨不灭之意,即一切时空永恒逍遥的万劫不灭的仙人。学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最高尊神元始天尊所居的大罗天。
六吟紫金峰
煌煌哉!
昆嵛南峙紫金峰,玉冠嵯峨接混茫。
原是仙家遗宝箓,翻成帝子冕琉光。
春燃丹灶煨桃蕊,夏卷雷纹淬剑芒。
秋月浸碑窥道篆,冬松负雪证沧桑。
云梯百转通玄阙,石髓千年养鹤觞。
莫问真人冠冕事,且听松籁诵黄裳。
崖前忽见霞衣舞,应是麻姑过此冈。
注:
宝箓:道家的符箓,也指传说中凤凰先后授予黄帝和帝尧的图箓。用以象征天命。《丹经》:“说玉皇宝箓,三洞秘文。”唐·杜审言《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祯符龙马出,宝箓凤皇传。”
冕旒(liú):俗称太平冠,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在古代是一种象征王室尊严的冠饰,也是皇帝的代称。 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道篆:是道教符箓派道士的基本技能之一,指的是符和箓的统称。道教符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对自然神力的崇拜,受到古代虫书和篆书的启发。符箓与汉代儒学中展示上天意志的“篆图”有关,东汉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神符。
玄阙:天门,引申指天帝或神仙的住所。《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至乃历玄阙,排金门,升玉堂。”李善注:“《三辅旧事》曰:‘未央宫北有玄武阙。’”
石髓:石钟乳。明·区大相《出蓬壶径稍折而东峭壁耸峙扳缘数百步平广可亭是为舍弟振衣处先赋以属同游》:“烟萝行处宜舒啸,石髓逢时好驻颜。”清·周馨桂《口号》:“坐啸青山餐石髓,投竿碧海带烟蓑。”
鹤觞:酒名,泛称美酒。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白堕酒,当时谓之鹤觴,谓其可千里遗人,如鹤一飞千里。”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鹿坪师联》:“地本仙居,鳩杖亲擕寻药饵;官真吏隐,鹤觴小酌咏梅花。”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比喻仕宦。宋·曾协《代人上平江徐侍郎五首(其四)》:“巍峨冠冕耸精神,好傍轩墀对紫宸。”宋·晁补之《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一》:“苏公士冠冕,复似郭有道。”
黄裳: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七吟圣经山
赫赫歔!
圣经峰立接星躔,石骨嶙峋刻道玄。
五千真文摩日月,九重紫气绕云巅。
春苔漫蚀混元印,夏瀑长鸣道德篇。
秋染丹枫书秘篆,冬凝玄玉锁真诠。
会仙桥畔鹤踪在,拜老台前松影圆。
忽见石翁开口笑,原来老子坐天然。
混元殿外钟声起,震落星河满玉渊。
注:
星躔: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南朝·梁武帝《阊阖篇》:“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宋·辛弃疾《归朝欢》词:“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雠天禄?”
混元: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宋·司马光《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
真诠亦作“真筌 ”,犹真理、真谛。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赵朴初《毛主席写给<诗刊>的信发表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献词》:“文章华国事更艰,孰能计日收真詮。”
玉渊:出美玉的深渊,泛指深潭。《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领下有珠。” 宋·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词:“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结章
七景吟成暮色沉,昆嵛神韵意中存。
九龙腾雾惊天地,泰礴凌云傲宇坤。
烟霞洞幽玄机妙,岳姑殿古紫气氤。
无染寺清尘心净,紫金峰秀道风淳。
圣经山圣人文灿,总把仙缘化妙文。
且看星河耀天际,漫将诗意醉芳樽。
他年若得重游际,再向昆嵛诉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