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归博士挽起裤腿走进田间:一枚苹果背后的生物科技革命

烟海e家 2025-03-30 20:48

  烟台融媒3月30日讯(记者 赵竹建)2024年初秋,凌晨四点的烟台牟平苹果基地,果农老张打着手电筒钻进果园。往年这个时候,他总得蹲在树下数着苦痘病烂掉的苹果叹气,可今年他摸着光滑如釉的果皮笑出了声:“这苹果能卖23块钱一个,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

  老张口中的奇迹,源自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的一群“苹果医生”。公司董事长常大勇握着显微镜下的苹果切片向记者揭秘:“你看这些钙结晶,就像给苹果穿上防弹衣。我们研发的‘痘丽净’能让钙元素精准定位到果实表皮,把苦痘病发病率从三成压到不足2%。”

  而常大勇这个海归博士,便是这场苹果背后的生物科技革命的发起者。

  归国初心:凭什么我们烟台苹果比不上美国蛇果!

  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的常大勇已在新加坡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超市目睹了家乡烟台苹果被冷落的一幕。美国蛇果因其漂亮的外观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烟台红富士却因其外表和大小不一的果型被忽视。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常大勇的心,他暗下决心,要让烟台苹果焕发新生,不仅要论斤称,更要按个卖。

  1999年,常大勇毅然放弃了新加坡诸多机会,带着满腔热情和所学技术回到烟台,创办了固特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科技的力量,提升烟台苹果的品质,让这颗百年品牌重焕光彩。

  从“论斤贱卖”到“按个抢购”:一枚苹果引发的产业地震

  常大勇深知,提升苹果品质的关键在于解决“缺钙”难题。钙是果实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但补钙难,尤其是套袋苹果,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常大勇带领团队穿梭于田间地头,与果农深入交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数千次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痘丽净”功能型肥料,实现了苹果叶片中的钙向果实中的精准转移,将苹果苦痘病发病率从30%大幅降至2%以内。

  2019年,当首批试验苹果在牟平基地挂果时,果农们看着每棵树多出200元的投入直摇头。可这一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让烟台苹果的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原本5元一斤都难卖的苹果,春节期间,单个售价高达23元,创造了烟台苹果的新传奇。

  “有位客户专门打电话问,是不是给苹果打了美容针?”常大勇笑着回忆。企业的实验室里陈列着不同年份的苹果标本:2018年的果实布满褐色病斑,2023年的则红润透亮如同工艺品。这背后是他团队从海洋真菌中提取的天然代谢产物,替代了传统化学激素,让苹果实现“自然美颜”。

  实验室里的“农民科学家” 助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常大勇的科研故事充满泥土气息。这位国家特农行业领军人才,办公室里除了实验仪器,还堆着各地果农寄来的“病果快递”。团队技术人员透露,团队曾为破解钙传导难题,在蓬莱果园连续蹲守三个月:“我们跟着果农学疏花疏果,发现传统补钙就像‘大水漫灌’,90%的钙都浪费在枝叶上。”

  如今,他们的“新型调钙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通过生物信号引导钙离子“坐电梯”直达果实。在莱阳梨园,这项技术让“铁头梨”发病率下降80%;在寿光蔬菜基地,西红柿的裂果率从25%锐减至3%。常大勇的手机里存着上千条果农留言,最新一条是新疆库尔勒香梨种植户发来的维吾尔语语音:“专家,我的香梨穿上‘钙盔甲’啦!”

  解决了苹果缺钙问题后,常大勇并未止步。他深知,要让烟台苹果真正走向世界,还需要在外观和口感上不断提升。于是,他带领团队继续科研攻关,研发出寡糖抗病增产提质系列产品、土壤改良剂等上百种肥料,不仅促进了果实着色、去果锈、提表光,还增加了糖度、改善了口感,让烟台苹果更加美味诱人。

  当然常大勇的情怀不仅限于烟台苹果。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葡萄、樱桃、柑橘、蔬菜、水稻、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助力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在新疆,他首次成功攻克了棉花蕾铃脱落难题,使亩产增加15%,大幅提升了农民收益。

  港城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人才飞地”政策打破地域限制‌

  在烟台高新区,固特丽的研发大楼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比邻而居。这里藏着烟台“双招双引”的智慧:政府用“人才飞地”政策打破地域限制,让常大勇团队同时享受新加坡总部的前沿资讯和烟台的政策红利。

  “当时市科技局带着‘瞪羚企业’培育方案三顾茅庐。”常大勇指着墙上的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证书说。烟台市为其团队提供的不只是数千平方米的研发场地,更打通了“人才+项目+资本”的绿色通道。如今,这支由国内外多所顶尖学府组成的“科研联合国部队”,正在攻关果蔬保鲜技术,试图让樱桃的货架期延长三倍。

  【记者观察】

  在固特丽的产品陈列室,记者注意到两个特殊展品:一袋苦痘病苹果干枯标本,和一枚果色鲜亮的23元苹果。这对“时空CP”恰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隐喻——当生物科技遇上千年农耕文明,当海归博士挽起裤腿走进田间,一粒种子正在黄土地里酝酿着颠覆性的力量。正如常大勇嘴里念叨的那句:“让中国农民站着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