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民营经济不断向优向好,呈现出量质齐升的态势

烟海e家 2025-03-18 09:51

人勤春来早。伴随着冬雪消融,烟台黄渤海新区民营经济也在“争春”提速。艾迪精密今年一季度订单总和超6亿元,同比增长30%;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全开,预计今年产值创新高;力华储能预计6月初量产,意向订单超过今年全年总产能……

迎接新一轮的勃发,烟台黄渤海新区如何让民营经济在这里拔节生长、春风劲吹?答案正在这片活力十足、无限机遇的土地上。

民营企业“量”“质”双升

一直以来,黄渤海新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区域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现“量”与“质”的双增长。

前不久,烟台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高精度、高速度、大幅面的纳米级3D打印技术,在第二十届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广受青睐。这家科技型企业,专注研究超高精度的微纳三维制造技术,并自主研发出可商用的纳米级三维激光直写光刻系统,实现70纳米精度的三维结构加工。

“微纳米制造是3D打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我们成立之初,就决心研发一项‘中国造’设备,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魔技纳米科技公司负责人史强说,经过7年发展,公司先后获得40多项专利,研发的三维纳米激光直写制造系统也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塔尖”地位。

“我们正在进行光子引线键合打印技术的研发,目前还在进一步优化打印参数和算法,以提高打印的质量和效率。”史强表示,希望未来,这项技术可以为微纳制造领域带来新变革。

在黄渤海新区,培育着众多科技型民营企业,推动全区民营经济不断向优向好,呈现出量质齐升的态势。

睿创微纳在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推出8微米640×512分辨率红外热成像模组,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259项;正海生物打造国内首款3D打印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产品,让牙槽骨实现“骨再生”;烟台天眼户外科技有限公司最新产品“天眼DV3”正式上线,成为世界首款三图像处理器热成像;正海磁材通过低重稀土永磁体技术项目,推动高性能钕铁硼材料销量和净利润双增长。

看体量,截至2024年末,黄渤海新区拥有企业4.76万家,民营企业4.6万家,占比96.6%。看质量,全区14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9家,拥有艾迪精密、荣昌生物、正海磁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目前,黄渤海新区已建立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极点尖峰企业数量实现持续攀升,为新区进一步“培新育强”打开了更大空间。

平台赋能民企创新

年初,一批民营企业“出圈”。分析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有一个属性:科技创新。

做强民营经济“创新力”,黄渤海新区引进黄渤海实验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赋能创新实力。

今年3月,黄渤海实验室与烟台源农机械共建起“橡胶密封材料联合实验室”,聚焦工程机械、汽车领域的技术需求,联合攻关密封材料研发与服役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目前,黄渤海实验室已与40余家企业及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14项专利作价入股转化,带动产业投资2亿元。同时,还建有联合实验室10个,带动企业销售额增加约10亿元。

作为黄渤海新区的另一高能级平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也在结合着区域民营企业特质,为其“量体裁衣”。

“以前,我们光电显示新材料研发中的产品测试问题,需要寻找下游公司完成,影响研发速度。现在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运营的烟台光电显示材料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就能帮我们解决,方便多了。”烟台显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舒克伦说。

该平台,是国内首家光电显示材料领域的第三方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该平台的目的就是帮助黄渤海新区的光电产业和配套企业,打破国内新型半导体显示材料研发测试困境,助推半导体显示领域企业解决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已向显华、希尔德、三月等烟台企业提供测试服务,并与金禾、歌德等企业建立合作。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民营创新型企业,已然成为驱动科技跃迁的核心引擎,一项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个个新成果接连涌现——2024年,黄渤海新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51个,其中民营企业43个,占比8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

研发成本是影响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家专注氢燃料电池用核心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面临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压力。“当时,氢能还是很多企业看不准、不敢碰的新领域,加之企业成立时间短、轻资产运行,获得传统银行信贷支持难度较大。”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责任人钱鹏翔说。

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困境后,黄渤海新区工信科技局联合五家金融机构,最终为凯格瑞森提供了近2000万元“鲁科贷”支持,并且又获得股权投资,最终凯格瑞森在2024年顺利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年营收增长率超过180%。

去年,黄渤海新区通过实施“鲁科贷”“烟科贷”等省市级科技信贷政策,累计为全区400多家企业融资达20亿元,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从而实现企业价值。

黄渤海新区还尤为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在今年该区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了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并将130多辆别克汽车作为“奖品”奖励给优秀企业,以激励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做高做优。此外,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在全省首创“验资通”服务模式、率先探索开展“确认即办”掌上续证模式、率先实施境外投资“一站式”审批等,以“营商”促“赢商”,努力构建“水清鱼跃”的良好生态。

“支持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新区发展”,这是烟台黄渤海新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未来,全区将持续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升级、模式创新,帮助更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区域与企业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托起城市向上、发展向好。

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姜乾 赵爱华 姜念彬 张庆波 范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