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坚持植树逾70年,绿水青山带笑颜

长岛发布 2025-03-13 10:30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2025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4周年,3月12日是第47个中国植树节,主题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

  近年来,长岛以植树造林为底蕴,结合群众性植绿护绿行动、生态保护修复及全域美化计划,将“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一、70年接力造林,荒山变绿岛

  长岛的生态蜕变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从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仅0.5%的贫瘠荒岛,到上世纪90年代覆盖率突破50%,再到如今林草覆盖率超60%,长岛用70余年时间书写了“荒山披绿、海岛生金”的生态传奇。近年来,长岛持续推进专业化造林与群众性绿化相结合的模式,累计完成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治理裸露山体3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由45万平方米增至69万平方米,水土保持治理率达90%以上。

  二、全民播绿栽花,共建“鲜花海岛

  植树节

  作为一项群众性自觉生态建设行动,每年3月,长岛就开启了全民义务植树热潮。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队伍、渔村群众齐上阵,在山间、渔村、海岸挥锨铲土,植树造林,绿化海岛。从2023年开始,长岛按照“高起点、准定位、成精品”“文化、旅游、生态多功能叠加”的创建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进“鲜花海岛”建设。将绿意与花香融入海岛肌理。 两年来累计种植针叶类苗木5万余棵,补植绿化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打造月季花大道等“鲜花主题”街巷片区28个,建设“鲜花村庄”24个。评选出有特色、有亮点的“鲜花庭院”示范户374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88%,绿地率达36.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91平方米。

  三、全域修复保护,擦亮生态底色

  通过客土喷播、植被重建等技术,对10处有居民岛的受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 近五年,长岛全面腾退1.8万亩近岸围海养殖区和86万平方米岸线育保苗场,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6年下降近50%。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7.7%,实现“荒山复绿、海岸焕新”。

  以创建国家公园为载体,初步搭建起陆海视频监控、无人机、岸基雷达和生态监测平台为主体的技防监测监管网络,新安装视频监控8部、太阳能报警监控36部,新接入山林陆海监控120路,新部署岸基雷达5部,新建无人机巡护基站8处。严厉打击盗捕野生动物、乱砍滥伐、乱排污水等破坏生态行为,“湾长制”“林长制”“港长制”等责任体系更加严实。

  四、从“绿”到“美”,生态红利惠民生

  生态旅游提质:植树造林与鲜花海岛相得益彰,在绿水青山中推动生态旅游“变现”。目前,长岛已打造180余个示范户和5处民宿聚落。其中,南长山街道和黑山乡被评为全省旅游民宿集聚区,7家民宿获评省级五星级民宿,4家民宿获评省级四星级民宿。大黑山岛景区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为全国“避暑消夏好去处”;南北长山旅游景区被评为“烟台十佳金牌景区”,长岛跻身“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宜居环境提升:美丽庭、鲜花庭院和一村一景、处处见景的向美扮绿行动,让渔村、社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身即景”,海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居民生态满意度超95%。

  蓝色经济升级: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海洋牧场,建设海上粮仓。近五年,长岛投放人工鱼礁130余万立方米,海带、扇贝、牡蛎养殖面积扩大至29万亩,贝藻类减排二氧化碳当量逾10万吨。迄今已发放“海洋碳汇贷”“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等绿色贷款逾1.94 亿元,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开启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新航程。

  从荒芜到葱茏,从单一绿化到全域美化,长岛以“一锨一铲”“一草一木”的坚持,绘就了“山海相拥、林城相融”的生态画卷。而今正是三月春风十里,植树造林好时节,待来年,山海间又增一派“好青绿”  。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