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华化学集团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维生素A(VA)全产业链贯通投产,不仅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更以绿色低碳实践为烟台黄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这一成果背后,是政策助力发展、政企协同创新与生态价值转化的三重驱动。

政策助力
“真金白银”破局技术壁垒
VA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VA素也是动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核心成分之一,能够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并改善动物体征指标。
数据显示,全球60%的VA产能长期被一些国外企业掌控。因此,万华化学VA项目的投产对于打破这一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VA产业链贯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技术突破是关键。”万华化学相关负责人介绍,“VA以异丁烯为起点,经过柠檬醛合成、VA合成等多个关键步骤,最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闭环。我们攻克了绿色催化工艺等6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使我国VA原料对外依存度大幅降低。”
在生态效益方面,该项目的绿色基因贯穿始终。在数字化车间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着温度、pH值等参数,AI控制系统正在通过算法优化生产排程……“项目投产使VA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废水排放量减少30%,实现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万华化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万华化学对绿色低碳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单一产品的生产中,更是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设计与运营。数据显示,企业2021—2023年研发投入共106亿元,生物制造目前被列为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背后也有黄渤海新区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提供的“真金白银”保障。据统计,2024年,黄渤海新区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绿色技改补贴等方式,累计为化工企业兑现绿色转型奖励逾1.26亿元,推动万华在内的42家企业完成节能改造。
政企协同
“全链条服务”化解建设难点
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高效服务与政策支持。
在万华化学VA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以“全链条服务”打破审批壁垒,为项目高效落地注入“加速度”。
2024年,针对该项目的工艺优化需求,黄渤海新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靠前服务,先后2次从烟台市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团队上门诊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现场进行指导。

“大量大型化工设备的运输和安装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当时其原料库、投料塔等装备之间的原有设计距离太远,需要叉车露天转运。”黄渤海新区农海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对物料转运通道等进行了优化调整,缩短工期、排除隐患,同时指导企业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早投产、早创收,针对企业需要办理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需求,黄渤海新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积极协调各级审批单位,开通行政许可办理“绿色通道”。
“过去同类项目审批至少需要20天,这次仅用了10天。”相关负责人介绍,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为省级下放事项,需要经过区级受理、市级核验、省级审查,涉及部门多、内容多、周期长。通过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措施高效服务,办理时限压缩至10天,完成所有问题事项整改并顺利发证。
这种“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的服务模式,不仅保障了项目如期投产,更助力万华抢占全球VA市场先机。
带动转型
生态优势转为发展胜势
VA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其产业链贯通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意义深远。据中国营养学会统计,VA产品受海外巨头公司垄断,价格受生产、运输等各相关方影响,波动很大,严重影响了饲料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万华化学VA项目投产后,通过产业链本地化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性,构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健康保障体系,以此直接惠及养殖业和消费者。
“过去,养殖户购买进口VA价格很高,导致饲料成本上升。现在,有了国产替代,饲料厂的原料有了稳定可靠的来源。”黄渤海新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更重要的是,我们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从‘饲料加工’到‘核心原料生产’的跃迁,这将直接推动畜牧产业的提质增效。”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畜牧养殖逐步萎缩,但以万华化学集团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优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海生物科技发展(烟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饲料添加剂企业先后入驻,并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区饲料厂总量达到10家,新增企业均为宠物食品味剂、维生素、微生物酵素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绿色环保企业。
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升级。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带动形成“VA原料—功能饲料—智慧养殖—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集群。
万华化学VA项目的贯通,仅是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眼下,黄渤海新区正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在企业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汇入澎湃动能。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