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

黄渤海新区 2025-03-03 11:45

  “小计量”连着“大民生”,关系着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把做好计量工作作为服务民生切入点,不断加强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持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守信的发展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先生,您手机重220克,我们把克重标签贴在您手机上,以后手机就可以当‘砝码’,去检测商家的秤准不准了。”近日,在恒达农贸市场,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市场入口处摆起服务摊位,现场使用检定合格的电子计价秤为消费者、商户测量手机重量,并贴上特制的克重标签,让手机摇身一变成了可以随身携带的“砝码”。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细心向大家讲解在称重商品过程中,如何使用“手机砝码”来查看电子计价秤是否准确,避免因“缺斤短两”造成损失。

  “消费者购物时,可以先把手机放在商家的秤上称一下,如果误差范围在10克以上,就说明电子秤可能存在问题,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市场管理方投诉举报。”工作人员向消费者演示“手机砝码”的使用方法。

  “平时买菜,最怕商家缺斤短两,现在手机变成随身携带的‘砝码’,真是既方便又放心。”贴完手机重量标签,市民刘女士表示以后购物,再也不用担心“鬼秤”了。

  在位于秦山路的天宇农贸市场,市民王先生正拿着变成“砝码”的手机查看购买的猪肉重量是否准确。“以前在市场买东西,就怕缺斤少两。如今手机变成了‘砝码’,买东西有疑问的话可以拿手机测试,就能知道秤有没有问题,现在出去买东西很放心了。”王先生高兴地说。

  “‘手机变砝码’具体来说,是指消费者在购物中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将手机作为砝码进行测试,查看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手机重量相符,从而快速、准确地辨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避免遭遇缺斤少两的‘鬼秤’。”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质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机砝码”仅作为贸易结算时的一种简易验证方式,消费者如遇到电子秤较大偏差情况,可通过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复称进一步确认,仍存在较大偏差的,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消费维权。

  秤准量足非小事,一分一厘系民生。为切实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区广泛开展电子秤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缺斤短两”违法行为,让消费者更加“秤”心如意。专项整治以来,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100余人次,每次排查固定摊位2500多个,检查门店690多家次,检查电子计价秤6790多台次,张贴公告1500多份,发放明白纸3000多张,新增设25处“手机变砝码赋能点”,增设流动公平秤8台。目前,全区手机变砝码赋能点已达到31处,公平秤26台(含流动公平秤)。

  除开展手机变砝码、电子秤专项整治行动外,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监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农村大集业户、流动摊贩对于计量器具检定存在畏难情绪的工作难点,邀请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到现场提供检定服务。“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不影响经营的情况下完成计量器具检定,对业户来说非常方便。”恒达农贸市场的商户说。

  精准计量惠民生。“下步,我们将持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将精准计量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中,用‘小计量’守护‘大民生’,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消费环境。”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