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始动因素多为颅脑外伤。由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此前在业界未见相关报道,其发病机制十分罕见且既往没有治疗经验。由于发病机制罕见,因此识别致病因素是治疗以及防止再次复发的关键。近日,烟台山医院北院神经外科夏广文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救治一例可能由肾病综合征所致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该成果已发表于国外医学期刊,填补了此疾病罕见致病原因空缺,为国内外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77岁的的王大爷因“双侧下肢无力3个月,加重1天”就诊于烟台山医院北院神经外科。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此类疾病的始动因素多为颅脑外伤史,医生反复询问王大爷,王大爷否认颅脑外伤史。若发病因素不明可能会导致疾病治疗的失败,在排除其它罕见致病因素后,夏广文副主任医师发现王大爷的尿液分析提示大量蛋白尿,因此高度怀疑肾病综合征。请北院肾内科林淑华主任医师会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王大爷患有肾病综合征。
在明确病因后,夏广文副主任医师团队为王大爷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建议王大爷在肾内科继续治疗肾病综合征。
临床上,神经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技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对于此病的罕见病因识别尤为重要,若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将导致疾病治疗的失败。临床上任何细微的异常背后都可能隐藏重大的发现,北院神经外科夏广文副主任医师就从尿常规检查中发现了可能的致病因素。
夏广文指出,由于此类疾病十分罕见,国内外尚无相关治疗经验。有学者指出肾病综合征可能继发于淀粉样变性,而淀粉样变性为脑出血的常见病因。需要指出的是,淀粉样变性多导致脑叶的出血,未见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报道。在整合了既往相关文献后,夏广文主任考虑此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物沉积引起小血管的损伤为发病的始动因素,低蛋白血症导致的红细胞变形性和可能的内皮功能缺陷加重了小血管的损伤。血液在硬膜下腔不断聚集从而诱发慢性炎症、高渗透性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也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倘若不治疗肾病综合征,持续的低蛋白血症会致使渗出再次增加从而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