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烟台,车程不过670公里,但对于从2006年就进京求学、工作的烟台姑娘王辰而言,这却是一条9年都没能走过的“回家路”。
“头些年孩子年纪小,出不了远门,后来因为工作性质过年必须值班,一拖就是整整9年。”王辰告诉记者,从2016年到现在,除了2021年暑假全家人回了一趟老家,其余时间都在北京长住,每逢过年过节,都是在视频电话里向亲友道一声平安。“虽然现在通信发达、联络也方便,但无论日常联络如何频繁,终究不如见一面。”

刚过2025年元旦,全家人就把回老家提上“家庭议事日程”。最终,王辰和父母、儿子先期开车从京返烟,老公则在家中坚守“最后一班岗”,除夕前坐飞机回家跟“大部队”会合。为了这趟久违的回家之旅,从1月18日起,王辰一家就开始准备回家的行囊,大到给每家亲戚采购的年货特产,小到给嫂子和小姑子做的手机挂件,光是大旅行箱就装满了4个,加上孩子的玩具和宠物犬的各种“家当”,7座的汽车放倒了最后一排座椅,才勉强塞下。
“妈妈,我们明天路上要开车几个小时?几点到家?舅舅给我准备了什么神秘礼物呀?”出发前一天晚上12点,一向沾着枕头就打呼噜的儿子满满,突然兴奋地开启了“话痨”模式。“其实不光是孩子渴望回老家,我们也都渴望着早点和家人团圆,尤其想念二姑夫做的一手好菜,他在我们出发前,就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堆食材和半成品的照片,把全家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王辰笑着说。
1月20日凌晨6点,朝阳区的天边尚未浮现鱼肚白,王辰一家就已经驶出小区,踏上670公里的回家路。事实证明,工作日清晨的“错峰出行”格外明智。半个多小时,一家人已经开到了出京的收费站,进入河北地界后,睡完“回笼觉”的儿子,是整个车上最兴奋的一个,他好奇地望着窗外,眼睛和嘴巴都闲不住。“我和爸妈轮流开车,有个‘小话痨’在旁边搭话,枯燥的旅程,也没有那么憋闷了。”王辰说。
日上三竿,密集的出京车流已经逐渐稀疏,而伴随着利津收费站出现在眼前,王辰一家终于踏进了久违的山东地界。“天公作美,一路都是大晴天,能见度非常高,车辆相比于其他节假日也不算多,全程几乎都保持了100公里以上的时速。”王辰说,“我妈妈是记性格外好的‘活地图’,一路上要过的站点如数家珍,全家人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
中午12点40分,历经6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王辰一家终于抵达了熟悉的老家。已经等候许久的亲人们,正把一盘盘佳肴端上桌,为王辰一家接风洗尘。
这个春节长假准备怎么过?“年前几天,我准备挨个拜访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和声乐课老师,然后等着哥哥弟弟回家过年,难得三代同堂的老王家准备拍一张全家福。年初九是儿子的农历生日,这可是他在老家第一次吹灭生日蜡烛!”说起自己的假期时间表,王辰既兴奋又期待。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