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丨上可发电,下可种植 “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典范莱山 2024-12-18 09:23

  冬意渐浓,气温骤降。走进莱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华电葡光互补项目,一排排光伏板映入眼帘,记者了解到,光伏板采用高透光率组件,架设最低高度2.5米,排与排间距10米,敷设光伏板后仍可满足作物光照需求及生长空间,且更有利于通风,真正实现农光互补的有机融合。

  “这里充分利用莱山区现有的葡萄种植园园区空间,上层空间光伏发电,下层葡萄种植,深度有效融合了不同产业的优势,达到‘1+1>2’的模式效果,‘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多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附加值。”华电新能(烟台莱山区)电力有限公司项目建设部主任李安杰告诉记者。“按标煤煤耗301.5g/kWh计,本项目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7万吨,减少SO²排放量约4800吨、NOX(以NO²计)排放量约2400吨、温室气体CO2排放量约13.85万吨。”

  该项目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用能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为辖区居民提供低强度的工作岗位以及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使居民不用外出打工就有较好的稳定收入。实现以工代赈,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除在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外,在生态旅游上,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可打造为经典的农光互补观光景点,与规模种植的葡萄等经济作物,共同形成一条新的生态旅游线。

  “华电葡光互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群众就业需求,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持久创效,助推生态农业发展,实现绿色减排,农光互补模式正引领乡村产业走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华电新能(烟台莱山区)电力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磊说。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