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1月23日讯(记者 李龙 摄影报道)在一些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的路口,为了防止机动车混入非机动车道,通常都会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立挡车柱,设立挡车柱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不过有时候,这挡车柱也有可能成为“拦路虎”或者“绊脚石”。
于先生住在莱山区天籁花园小区,20多天前傍晚6点多,他骑电动车走在山海南路与凤鸣路交叉口时,被非机动车道上的这根挡车柱给绊倒了。
于先生修电动车花了一百多块钱,他说他并不是非要追究让谁来承担损失,而是对挡车柱设置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因为在这里不光出现了他这一起事故。记者注意到,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约两米多,挡车柱正好设置在中间的位置,高度约30多厘米,挡车柱的颜色与路面的颜色非常接近,都是浅灰色,如果是白天的话没什么问题,但到了晚上光线较暗,再加上骑车人的视线较高,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方的红绿灯上,的确有可能撞到中间的挡车柱上。
另外,山海南路与凤鸣路十字路口的四个角其中有三个角设置了挡车柱,只有东北角的非机动车道没有设立挡车柱,既然是同样的路口布局,为什么有的设立有的不设立呢?
(山海南路建设单位)中建八局工作人员:我们项目部是按照设计图纸在这个地方设置了挡车柱,挡车柱的设置是满足《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GBT51439-2021》,其中一条是这么写的:交叉口人行道边缘、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边缘等行人流量集中点应设置阻车柱。该处阻车柱的设置是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您因个人原因撞到交通设施,责任是与我们无关的,之前也有电动车撞到柱子上的,我们是赔不了的。
山海南路施工方中建八局工作人员答复:他们是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设置的阻车柱,其中规定:交叉口人行道边缘、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边缘等行人流量集中点应设置阻车柱,阻车柱的间距为1.3米至1.5米,高度为0.6至0.7米。但记者注意到,这项规定是针对人行道设置阻车柱的规范要求,并不是非机动车道设置阻车柱的要求。
另外,同样是在于先生绊倒的这条非机动车道上,道路北头的阻车柱设置在中间的位置,而道路南头却设置了两根阻车柱,而且设置在边缘的位置。同一条道路为什么设置的标准还不一样?如果设置在边缘的话,从安全性考虑也比设置在中间的位置要好。
另外,记者注意到,山海南路设置的挡车柱全都没有反光标识,只有一根柱子上有红油漆涂抹的痕迹。那么,挡车柱是否应该设置反光警示标志?记者咨询了交警部门。
市民于先生:这条路修完之后本身行人就很少,因为修了快速路,交通现在也不堵了,基本上不会存在机动车抢占非机动车道空间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这个路口真没必要设立拦车柱,即便设立了我也觉得拦车柱应该在边缘。我觉得相关部门在设立的时候,不能机械地按照图纸设立就是合规的,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详情请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