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建区40年,一路向新再出发

烟海e家 2024-10-19 07:26

4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40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对于烟台开发区来说,1984年10月20日,无疑是个大日子。

40年前的这一天,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兴建,成为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如果站在40年时光年轮的指针下回望,那些时代的洪音、创业的身影、求索的足印,在历史行进的逻辑中逐渐清晰,汇聚成一段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快速崛起的历程——

40年间,烟台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千万元到2200多亿元,增长2万多倍;拥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产值过百亿企业5家、过十亿企业43家,上市企业1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74家,“四新”经济占比达38.7%;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来此投资,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100余个,包括世界500强项目140个。

迈入新征程,这里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力构建“5+2”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5年总规模过千亿,以全市1/38的土地,创造了近1/4的生产总值。

一路向新。这片始终领改革风气之先的热土,在谋划新的发展,踏上新的征程。

时代洪流中的向“新”抉择

伴随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烟台开发区,自诞生那一刻起,便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开启奋楫扬帆、勇立潮头的崭新航程。

向“新”而行,恰是40年来这片国家级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始终不变的坚持。

走进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现场, 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加紧施工。

“项目一期主体已经封顶, 11月初生产设备入场,12月底完成设备调试,预计明年一季度将实现量产。”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建副总经理李洋说,世界范围内,46系列大圆柱电池仅有少数企业可小规模量产,力华已全面突破核心技术并完成样品批量制备。整体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烟台开发区在储能电池电芯领域龙头项目零的突破。

这一项目,代表的正是烟台开发区目前正下大力气发展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型储能产业。

产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纵览开发区40年的快速发展,从兴办第一个工业项目起,便始终坚守“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发展理念。从最初的化纤纺织、机械制造、电子电气三大支柱产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再到如今“5+2”产业格局的构建,每一步都凝聚着烟台开发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

迈入新时代,当产业生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烟台开发区聚焦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前瞻性布局新型储能和特色半导体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5+2”产业发展格局。

时间虽短,硕果已压枝:新型储能产业已集聚重点企业31家,涉及电池材料、电控系统、氢能装备、光伏发电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万华、万润、泰和、美瑞和德邦等5家上市公司在电池材料方面均有布局,产业初具规模。半导体产业拥有重点企业3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构筑起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全领域的“雁阵型”科技企业梯队,诞生了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等一批创新成果。

从获批伊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5+2”产业格局,四十年的产业之变,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看产业结构,一系列“硬核”产品折射路径优化:这里诞生了全省首部CDMA手机、第一辆轿车,如今国内首款正向研发货运无人机也在这里实现首飞。此外,MDI、高端TFT液晶材料产能全球第一,全球首发120吋8K超高清电视,铜合金产品助力高铁驰骋全球,芳纶“织物版”五星红旗首登月球,累计共有114个产品居全球或全国前五,“大国重器”和尖端产品频现“业达”元素,很好地彰显着“品重烟台”形象。

看科技创新,“四新”经济占比达38.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全市第1。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烟台开发区已经聚集了全市1/2的科创平台、1/4的高新技术企业、1/2的国家级人才,创造了全市2/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1/4的高价值专利。

企业“象群”映照磅礴进程

增长2万多倍!

这是40年间烟台开发区经济总量的惊人一跃——从1984年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千万元,到2023年的2239.6亿元,年均增长29%。

这其中,龙头企业的“压舱石”作用尤为关键。40年里,无数企业生于开发区,长于开发区,强于开发区,在这片热土上与时代接轨,与梦想互拥,写就一段段交织激情、艰辛与智慧的创业篇章。

先看万华化学。这是烟台开发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是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异氰酸酯 (MDI、TDI、ADI)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MDI 产能规模全球最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建有烟台、宁波和匈牙利三个世界级规模的现代工业园和六个海内外研发基地。万华还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MDI制造商、世界聚氨酯龙头、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近年来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元,未来两年还将再投入350亿元,正在布局电池材料、新型储能等新赛道,加快崛起第二个千亿级板块。

作为全球领先的芳纶材料供应商,泰和新材也是烟台开发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三十多年来,深耕自主创新、谋求技术突破,数次打破国外垄断,掌握了氨纶、间位芳纶、芳纶纸、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提及烟台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就不得不提上汽通用东岳基地。作为全国重要的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累计生产整车635万辆,动力总成1860万台,实现产值7169多亿元,税收贡献542亿元,强劲带动烟台64家一级配套企业、山东省共94家共同发展,助力烟台隆起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眼下,又启动奥特能超级工厂建设,引进纯电、插电混合2个整车项目,达产后新增产值近600亿元。

荣昌生物无疑是烟台开发区乃至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其研发的泰它西普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生物新药,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抗体偶联新药。目前还有8个创新药分子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有13个适应症进入国内外Ⅲ期(含注册性)临床阶段。

……40年来,这里先后聚集了斗山机械、浪潮LG、鸿富泰电子、大宇造船、正海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集群龙头高昂,不仅完成了自身产业结构的脱胎换骨,更为烟台工业升级发展趟出新路。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烟台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产值过百亿企业10家、过十亿企业66家;上市企业1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74家、高企727家、科小1274家,均占全市1/4以上。

正是在“龙头”的引领下,烟台开发区产业集群迈向高端:以万华为代表的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向世界级目标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全力奔向国家级。这里以全市1/38的土地,创造了近1/4的生产总值,产业生态郁郁葱葱,增长态势强劲有力。

 外资企业用行动投下信任票

站在40年后的今天回望,难以想象,彼时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会蜕变成如今的产业新城、创新高地。

改变,源于对外开放,始于敞开怀抱吸引外资外企进驻。

创业伊始,连条路都没有,吸引外资谈何容易。

从基础设施到投资环境,改革先行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前行。

几番艰辛,1987年,汉高乐泰来了,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自此,开启了烟台开发区拥抱世界的新征程。

“当时汉高集团也考察了其他城市,最终被烟台开发区优厚的政策和满满的诚意打动,成为进入山东省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忠雪回忆说。

如今,汉高集团在烟台开发区第5次增资建设的“鲲鹏工厂”已接近尾声。目前正进行工艺设备的安装,今年底将陆续开始设备调试,明年3月将开始试生产。

这一承载着美好寓意的工厂,与上海的“龙工厂”相呼应,是汉高集团在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胶黏剂生产基地。新工厂引进欧美最先进生产工艺,采用世界领先自动化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

与汉高一样,坚定选择烟台开发区的还有来自日本的厚木株式会社。

就在去年,阿姿谊袜业有限公司高端纺织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厚木株式会社在烟台开发区投资的第4家企业,达产后,年产高端丝袜5100万双、棉袜1400万双,预计产值6亿元。厚木株式会社是日本主板上市企业,目前累计在烟台开发区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用行动给烟台开发区投下了信任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来烟台开发区投资,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100余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40个;累计完成合同外资230亿美元,实际外资突破120亿美元,外向型经济特色凸显……

这是一个时代的壮举,更是一段跌宕磅礴的航程。40年间,这里栉风沐雨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绘就属于自己的发展传奇,更见证烟台乃至中国开放发展的40年。

“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提出的要求。新征程上,迈入不惑之年的烟台开发区,正抢抓烟台迈入万亿方阵带来的新机遇,聚焦“在国家级开发区奋勇争先、在烟台市一马当先”定位,加压推进“十个培育”,为烟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YMG全媒体记者 高伟 刘洁 通讯员 郭传义 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