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之后
以“甲骨文之父”命名的
王懿荣高级中学
照例为新生们举办了一场
以“王懿荣精神”为主题的讲座
该场讲座的主讲人名叫徐志明,今年72岁,这已是他志愿宣讲“甲骨文之父”的第6个年头。
如此年纪,为何会如此执着于宣讲“王懿荣文化”?“一方面是因为钦佩王懿荣的贡献和品行,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殊‘缘分’的促使。”徐志明直言。
徐志明原籍栖霞,其外祖家则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原古现东村,古现东村正是王懿荣家族的祖居地,也是王懿荣出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因为这一特殊“缘分”,生在古现、自幼在外祖家长大的徐志明,对王懿荣的事迹耳濡目染,心中逐渐形成敬仰之情。退休之后,他定居黄渤海新区,开始专门研究起王懿荣文化。
多年的潜心钻研,让徐志明收获颇多。“王懿荣的一生,无论求学、治学、履职,皆有建树,直至为国捐躯。他对中华文化最伟大的贡献是: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而且是第一个将其断为商代文字的人。”徐志明感慨道。
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思考,徐志明将王懿荣精神提炼概括为:“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求学志向;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治学毅力;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履职作为;御敌尽节,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王懿荣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距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但依然有重要的教育启发意义,值得让更多的人了解。”有感于此,徐志明一方面积极投身于相关的史志资料编纂工作中,另一方面则以暮年之龄当起了宣讲王懿荣文化的志愿者。
其中,在史志编纂方面,徐志明自2016年起陆续以执行主编的身份编纂出版了《古现东村志》和《古现街道志》,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名村志”和“中国名镇志”。期间,他还为古现东村编纂出版了《古现东村名人苑》。在这些史志当中,都对王懿荣文化有着浓墨重彩地介绍。
在志愿宣讲方面,徐志明利用编纂志书掌握的资料和平时的学习体会,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宣讲材料。从2019年开始,在黄渤海新区多所中小学以及其他场合积极宣讲王懿荣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外界的广泛称赞。
令徐志明欣慰的是,黄渤海新区近年来在弘扬王懿荣文化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王懿荣高级中学”的建设就是典型一例。而这座以“王懿荣”命名的学校投用后,也为徐志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宣讲阵地。
他不仅参与了该校“懿荣讲堂”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方案和文字资料,并对王懿荣塑像的落成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同时还多次在该校举行王懿荣文化讲座,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王懿荣的生平历史,勉励他们学习“懿荣风骨”,传承“懿荣精神”。
“宣讲王懿荣文化,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喜欢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丰富了晚年生活,这就是我认为的最大幸福。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徐志明说。
▶新闻链接: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号廉生,清代登州府福山县古现东村人(现烟台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古现东村)。1880年(清光绪六年)中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其精于金石研究,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被公认为“甲骨文之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而且是第一个将其断为商代文字的人。
除了有学术上的重大贡献之外,王懿荣的民族气节也广受世人称赞。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身为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在留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绝命词之后,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