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28_61868af6.jpg)
渔家的好闺女
小钦岛位于渤海海峡深处,岛上一个乡、一个村、一座卫生院,还有王辉这个唯一的一名医生。2008年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王辉来到小钦岛卫生院。16年来,王辉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海岛上,早已把岛上的800多位海岛人当成了自家人,她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咱渔家的好闺女”。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0_2f53beb5.jpg)
选择偏远海岛
小钦岛面积只有1.14平方公里,是长岛最小的有居民岛。岛上医疗资源稀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海上高危作业不慎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的肢体骨折、关节撕脱时有发生。这些工作,都需要王辉一个人完成。
有件事一直刻在王辉的脑海里,一天上午卫生院的门被重重推开,原来有渔民在出海作业过程中受伤。她立刻拿着急救箱和担架跑出去,到现场第一眼就看见了暴露在体外的肘关节和变形的前臂。肘关节撕脱、前臂及小腿多处骨折……这种肢体的多发性骨折她没有独立处理过,不知从何下手。可是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她立即镇定下来,上前给患者做初步检查,然后止血固定,用最快的时间向乡里领导汇报,申请直升机救援。
就是在那一刻,王辉决定在这里扎根。正如王辉所说“外面的群众,有很多医生可以帮他们,而小钦岛的老百姓只有我。”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2_e95553d2.jpg)
把群众当家人
王辉有个习惯,手机从不关机,无论逢年过节,只要村民有需要,保证随叫随到。因为她担心凶险的疾病随时会需要她。凌晨1点,村民吴吉顺突发呼吸极度困难,王辉接到电话凭经验判断很可能是心梗,拿了抗凝药物就冲到吴吉顺家里。测血压、喂药……病人症状逐渐缓解。“如果没有王辉,我的命就搁那了。”事后吴吉顺感慨。
2014年,村内一位老人因突发性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王辉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到家里给老人喂饭,帮助老人活动身体,给老人洗澡,这一坚持就是10余年。与老人非亲非故,王辉却只用一句“我们像一家人”,淡淡解释了这些年的守候。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3_fac8ef5b.jpg)
用心用情守护
王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她主动结合自身工作,将党的最新理论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王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疗技能。在学校里她学的是中医,但是光懂中医肯定不行,还得学习和掌握西医,于是阅读医学书籍、观看医学视频便成为她工作闲暇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同时,她始终与上级医院专家、与母校老师保持沟通联系,探讨交流疑难病症。经过一次次出诊和应急处置的实践,王辉成了一名“全科大夫”、一名“熟练护士”。
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王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动脑用心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她要求自己对岛上每位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烂熟于心,挨家挨户建起健康档案,并详细做了分类管理,年年更新,几百份健康档案里,王辉能清楚记得65岁以上老人患老年基础病的有189人,患糖尿病的有28人,患精神障碍的有40人,高血压占30%。“哪位居民有急症,我可以根据他的基础病,立即做出判断,不错过救治黄金期。”王辉说。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4_c57a444a.jpg)
个体的难题心里有数了,王辉又把目光聚焦到群体上。面对岛上潮湿的环境以及渔民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王辉调研了渔民们的关节损伤情况,决定用中医针灸理疗方法,帮助渔民康复治疗。为此,将卫生院的一个房间改为中医理疗室。面对岛上需转运的急诊患者,她与乡村多次沟通讨论,完善岛上应急救援处置预案,为生命搭建“起航”通道。她用坚定不移的党员信念、专业知识和青春奋斗,为海岛居民点亮了守护健康的希望之光。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5_9417069b.jpg)
似水流年,抹不去她对理想的坚守。山海阻隔,挡不住她献身海岛医疗事业的信念。她用坚守践行初心,用真情服务群众,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奋斗在基层,行走在一线,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坚守。
![](https://ytapp.jiaodong.net/pic/003/103/257/00310325737_25e16982.jpg)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