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网式”向“精准化”转变 烟台黄渤海新区“非现场执法”精准安全预警

黄渤海新区 2024-09-18 09:49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智慧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时显示着企业生产现场画面,执法人员正在线排查企业的生产情况,对现场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抓取并预警,这是全区开展安全生产监管“非现场执法”的景象。

  为提升安全生产领域的执法监管效能,去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推出“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打造智慧应急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推动执法方式从“拉网式”向“精准化”转变、安全生产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

  “将金属冶炼、涉爆粉尘、涉氨制冷等重点企业的重点工艺、部位、岗位视频监控接入监管平台,执法人员可通过电脑在线查看或视频回访企业现场运行情况。”黄渤海新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应急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已在化工行业领域实现智能视频分析,接入重点企业159家,视频监控1702路,可实现对现场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抓取并预警。

  在传统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需要亲自到每个生产现场巡查,往往存在着问题线索少、证据固定难、精准度差等问题。全区创新实行“非现场执法”模式,可以做到线上多渠道分析获取违法行为线索,线下高效精准执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非现场执法”降低了对守法企业的现场检查频次,极大地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目前,黄渤海新区“非现场执法”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制度,明确了相关应用场景下的检查依据、检查要点、计划频次和执法检查步骤,解决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规范化、合规化问题。

  在此基础上,黄渤海新区还打造了“1+N”一体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打通安全生产监管、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指挥等核心业务,实现气象、公安监控等资源共享,并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利用无人机进行危险作业巡查。2023年至今,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计1500余处。

  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不能仅靠监管,更需要企业的主动配合。“我们率先实施‘非现场执法’差异化监管,以信用创新优化执法环境。对‘信用红名单’企业在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等工作中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企业安心经营生产;对‘信用黑名单’企业提升执法检查频次,指导企业重塑管理体系,消除违规行为。”黄渤海新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区4家安全守信企业获得本质安全提升、高质量发展等奖补资格,100余家企业享受业务容缺办理,帮助126家企业自查自改问题477项。“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大幅提高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形成企业褒奖诚信、警示失信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非现场执法’将逐步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延伸延展,同时在辅助执法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优化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营商环境能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生产保障。”黄渤海新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