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烟台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首期来了

烟台工会 2024-09-04 08:44

  今年以来,全总、省总相继发布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为落实全总、省总有关通知要求,集中展示烟台市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最新成果,推广全市各级工会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典型引路、激发比学赶超,推动我市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烟台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报送工会工作创新案例的通知》,各区市工会积极响应,报送创新案例。现发布2024年第1期创新案例,供各级工会相互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

  蓬莱区总工会

  "'读'览登州'阅'动仙境"职工读书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职工文化建设,大力营造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5月份以来,蓬莱区总工会广泛开展“‘读’览登州 ‘阅’动仙境”职工读书季活动。烟台市总、蓬莱区委共同举行了职工读书季活动启动仪式,并为活动揭幕。蓬莱区总印发《关于开展蓬莱区“‘读’览登州‘阅’动仙境”职工读书季活动的通知》,发布职工读书季活动安排,分荐书寄语、品味书香、成果交流三个阶段,引导各基层工会从学习了解登州历史文化入手,向职工推荐学习书目,向工会会员寄语或赠言;通过开展读书论坛、讲座、研讨等方式,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启动仪式上同时向5家职工书屋赠送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会后发布了职工读书季优秀推荐书目,蓬莱区总工会遴选了15部优秀图书,引导广大职工在阅读中淬炼人生品格,涵养工匠精神。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类读书小组400多个,建立各级职工书屋、阅读便利点、劳模书架等230多个。同时,配套开展职工演讲比赛、名家文人分享书籍、设立“蓬工讲堂”传授知识等全区性活动10余场次,各基层工会开展读书分享、阅读交流等350多场次,全区以各种形式参与阅读活动的职工超过4万余人次。

  福山区总工会

  《匠心筑梦 致敬不凡》劳动宣传品牌

  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福山区总工会精心推出形象宣传片《匠心筑梦 致敬不凡》,短片以劳模工匠故事为主线,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宣传品牌。

  一是小角度,故事化表达。精心选择12名在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重点挖掘他们立足本岗、建功立业、无私奉献的生动事迹,通过自述、他叙、情景再现、故事演绎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生动讲述福山工匠的鲜活故事,让工匠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二是短而精,多样化呈现。“致敬最美劳动者”系列宣传报道将海报、短视频、文字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地传递正能量。短视频控制在1分钟内,进一步提高节目视频的传播效果、内容密度和感染力,不断适应职工群众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消费场景特点。

  三是多渠道,最大化传播。五一期间充分利用福山区总工会公众号平台,每天推出1名工匠事迹宣传,提高职工群众的接触频率和关注度,不断强化宣传工作品牌。同时,联合多平台推送《匠心筑梦 致敬不凡》视频内容,放大“劳模工匠”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劳模和工会工作影响力、聚合力。

  莱阳市总工会

  "五重工程"彰显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会担当

  莱阳市是“中国预制菜第一市”,莱阳市总工会紧跟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步伐,以“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建立预制菜产业工会联合会,在食品工业园区打造预制菜产业职工赋能中心,大力实施“五重工程”,在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彰显工会担当。重引领凝心聚力。聚焦“三个一”,赋能“正能量”。建立一个党工共建平台、组建一支先模宣讲队伍、筑牢一个思政引领阵地,遍布厂区的职工书屋、职工书吧、职工讲堂成为职工“精神加油站”。重赋能助力发展。打造“创中心”,赋能“新动力”。打造融创空间、红色服务吧、产改服务中心等创新服务阵地,定期召开全市预制菜产业惠企座谈会;创建高标准直播间,开展达人课堂、电商培训等活动,为31家企业开展直播带货200余场次,月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重培优激励奋进。瞄准“两个切入点”,赋能“优力量”。以争先创优、人才引育为切入点,在预制菜企业选树各级劳模工匠、建功标兵,开展“梨乡工会红”系列劳动竞赛,参与职工6000余人,筹划举办莱阳市第一届预制菜产业创新成果展示(菜品)大赛。重创新增添动力。紧扣“三大板块”,赋能“强势力”。聚焦工匠工作室、工匠孵化基地、全员创新企业“三大板块”,培育出鲁花、春雪等多家省、市级全员创新企业,取得优秀创新成果400余项。重关爱暖人暖心。深化“双暖服务行动”,赋能“心家园”。深化家暖、心暖“双暖服务行动”,先后建立预制菜企业职工之家12个,开展“梨乡工会红”惠工活动100余场次,鲁花职工贴心服务、春雪职工子女托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不断涌现。

  牟平区总工会

  "1+N"辐射模式点燃企业创新引擎

  牟平区总工会以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培育一流创新企业、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为目标,通过“1+N”模式发挥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点燃企业创新发展引擎。

  1个产学研平台辐射带动N个技术中心。依托与北京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入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打造多个省级技术中心,助力企业攻关科技难题。先后建设“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5大研发平台,每年承担10余项科技局备案项目。

  1个难题辐射带动N个机构协同解决。跨行业、跨部门、跨工种协作,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关,突破技术难题。成功解决多个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连铸综合成本率增长2%,节约成本近1000元/吨;产品平均交付周期由10天降低至6.2天。

  1个工匠辐射带动N个一线技术人员。通过与一线技术人员1对1、1对多的师徒结对传帮带,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20余人先后获得技术职称,成为班组核心人员,其中7人走上管理岗位。

  芝罘区总工会

  深挖"鲁菜师傅"品牌内涵

  擦亮"工字号"服务名片

  芝罘区总工会坚持以三项机制、三个输出、三种计划深挖“鲁菜师傅”劳务品牌内涵,用心擦亮芝罘“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名片。

  一、加强统筹布局,以“三项机制”聚品牌势能。建强组织领导机制。将其纳入产改工作“大盘子”,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鲁菜师傅”赋能增效的实施方案》。畅通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向上争取+本级支持+社会筹措+企业自支”的方式整合资金,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实施宣传联动机制。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50余次,组织参加全国职工创业项目试点评选,最大限度展现品牌吸引力。

  二、聚焦赋能争先,以“三个输出”强品牌活力。紧盯“技能输出”。与100余家企业单位建立劳动供需关系,开展“工友大讲堂”等80余场次,惠及职工5000余人次。做实“竞赛输出”。承办全省“鲁菜师傅”职业技能竞赛、全市优秀创业导师竞赛和工友电商直播大赛,为职工搭起展示风采的舞台。抓牢“岗位输出”。先后参与举办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20余场次,累计提供岗位2万余个,助力3500余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奋力革新突破,以“三种计划”拓品牌格局。实施“基地打造计划”。打造工友创业联盟电商直播基地,构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的健康生态。实施“以链聚商计划”。为上下游搭建合作桥梁,助推地标美食品牌化发展。实施“鲁菜美食IP计划”。助力打造“鲁菜美食IP”相结合,推动鲁菜文化和产业蓬勃发展,真正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龙口市总工会

  探索"双向+六融"路径

  构建党工共建职工之家新格局

  龙口市总工会以“党工共建”为抓手,积极探索“双向+六融”职工之家建设路径,致力在平台搭建、服务提质、优势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服务职工新高地。

  一是“同频同向”,建强阵地夯基础。积极将职工之家建设纳入城市党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总体规划,强基赋能打造职工温馨家园。近两年共投入专项经费300多万元,建设阵地5处,总面积2万多平米,惠及职工4万余人。

  二是“同心同向”,强化服务提效能。密切行业工会与产业党委协调联动,将工会阵地建设到产业链上,放大服务效应,2023年以来开展健康义诊、子女关爱等服务15场次,解决职工关切盼问题68项,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六融”联通,多元互促激活力。以组织融通、机制融优、阵地融建、队伍融创、服务融享、文化融汇“六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会工作与基层党建业务互促体系,促进党群连心、服务延伸、便民惠民,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黄渤海新区总工会

  "工+零行动"助推零工服务升级

  2023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总工会聚焦零工群体就业与劳动保障,积极探索服务零工新模式,打造“工+零行动”亮点品牌,通过实施“筑基、暖心、赋能”三大工程,构筑“零工劳务市场-零工工会联合会-零工劳动者之家”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打造零工“十五分钟服务圈”,为零工群体搭建“全链条”精准服务平台,被山东省总工会确定为“省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服务工作项目”。

  多元赋能精准促就业。全力构建“零工劳动者之家”一体化服务阵地,创新推出24小时“不打烊”蹲点服务、工会“1元”惠工早餐、技能层级培养、多元暖心服务等“工+零”服务举措;搭建“线上+线下”综合就业服务平台,打造全链条零工就业新模式,实现人岗供需精准匹配,最大程度助力零工成功就业。服务延伸联动聚合力。聚焦零工就业需求,通过“工会+人社”“工会+培训学校”多种举措,实现服务延伸升级,向就业困难、大龄工、宝妈、残疾人等群体提供难度低、自由灵活的多种手工活岗位,进一步拓宽零工就业渠道,成功帮助50余名灵活就业者实现就业,搭建起“就业零门槛,服务零距离”的暖心平台。自“工+零行动”实施以来,零工劳务市场工会联合会发展零工会员986人,开展主题讲座42场次,培训零工900余人次,成功推荐就业183人,送体检、送法律、送温暖等服务覆盖零工近千人次。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