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6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凯)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八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2024年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TOP100”榜单,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近日,烟台黄渤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成果不断涌现,喜讯连连。
成果背后,是烟台黄渤海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链条化”挖潜培育。“我们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一号工程’,建立起‘大科创’工作联动机制,统筹科技、招商等多部门和各项扶持政策,最大限度支持创新载体、功能园区错位发展,打通引进、孵化、育成一体化发展路径。”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通过部门引进一批、创新平台转化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一批,储备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种子资源。
按照“高新企业规模化,规模企业高新化”发展逻辑,黄渤海新区实施高企两化行动,进一步充实了“腰部”企业队伍,大力培育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形成雁阵式产业格局,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做大做实发展新动能“底盘”。
“去年,我们通过‘专家巡诊问诊’活动,实地走访了400余家企业,专家们精准‘问诊把脉’企业在高企申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水平,打通了企业申报高企的‘中梗阻’。”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共推动包括烟台东星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30余家规上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山东龙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升规。
为解决企业对申报政策、程序不了解的短板难题,黄渤海新区在全市率先上线高企精准培育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匹配工商信息、知识产权等,建立企业可行性、实操性批量测评模型,实现智能化、批量化、自动化筛选识别符合高企培育认定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为靶向培育高企做足储备。
“在去年的高企申报过程中,我们通过高企精准培育服务系统发现,烟台三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发明专利3个,研发费用占比和科技人员占比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基础条件,于是安排专人辅导企业利用平台诊断系统针对高企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帮助企业完善申报资料,最终成功获得认定。”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该区高企精准培育服务系统已入库企业40236家,引入服务机构10家,通过系统智能筛选一级培育企业287家,二级培育企业362家。黄渤海新区有效高企达到727家,较上年新增229家、净增187家,总量是2018年的5倍,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