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莱山区“三十而立”之年。30年来,广大村居(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扎根一线履职尽责、担当实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工作突出的优秀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即日起,开设“‘致敬30年 共谱新篇章’村居(社区)书记话振兴”栏目,深入展示一批有代表性、事迹典型的村居(社区)书记,全面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向基层一线,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一流格局,提高境界追求、拓宽思维眼界、创新发展思路,聚力落实“品质提升年”行动,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莱山篇章。
心系居民办实事 “小事书记”显担当

在闻涛山庄,社区居民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街头巷尾,坚守在社区一线,沟通与业主街坊;来去“一阵风”、工作“一股劲”、服务“一颗心”,十年如一日为社区居民解决大小事,见证莱山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她就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书记”于丽。


筑“暖心课堂” 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社区里,于丽把居民大事小情记在心上,处事有理有力有节,总是第一时间化解纠纷排忧解难,“当家人”“活档案”“救火员”……在居民眼中,她有很多“身份”。
日常走访中,于丽了解了“社区上班族多、按时接送孩子难,孩子放学后无人看护、大多得不到家长的课后辅导”的情况后,牵头联系烟台大学成立社区“四点半学校”,为孩子提供“第二暖心课堂”。在寒暑假,社区成立“少年有为先锋队”,带孩子们研学之旅、开设“国学课堂”“小小少年心向党课堂”等优质服务,引导少年儿童学习红色故事,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小事当事办 做群众的代言人

“以居民心为己心”,于丽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时时刻刻牵挂着社区5000多名居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担当。
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她始终对居民事“真心办”、困难群众“真心帮”、意见呼声“真心听”。经过走访调查,于丽发现区内60岁以上老人有1253人,且子女工作忙不在身边达半数以上,对于不少老人而言,买菜做饭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日常并不轻松,对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的老人来说,这种困难更是成倍地放大,“凑合将就、做一锅管几天”现象突出。经过多方协调,于丽引进唐邦餐饮成立社区食堂,实行“588优惠餐”(早午晚餐5-8-8元),另有“逢九减半”优惠,每月9、19、29日半价,切实将最大的福利送给社区老人,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更化解做子女的一大顾虑。

党建入心坎 做事业的带头人

“我在凳子上是坐不住的,一定要到现场去,这样才能真正为居民做一些事情。”作为社区的“领头雁”,于丽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坚持党建引领,助推社区治理。在她倡议主导下,社区先后创建“情暖邻里 爱在闻涛”党建品牌、“小闻书记”工作室,于丽的为民服务之路不断延伸。以“敬老助老帮老”为例,她联合专业组织设计实施“Fu享桑榆”为老共治提升项目,以“老年自治力量+为老志愿力量”培育为核心,提升辖区老人幸福感;推动“16公益、17生日”品质助老社区节规模化,联动文艺、书画达人等志愿者,启动“志惠学堂”老年社区教育计划;根据老年群体关注焦点及个性需求,组建老年智能手机互学社、搭把手志愿队等志愿服务组织5支;扎实推进社区基金建设,引导老年居民骨干、为老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公益议题探讨。
一有时间,于丽就和群众待在一起。往往只要一个电话,她就会及时出现,每天接打几十个电话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双脚早已习惯了长时间行走站立,结出了厚厚的老茧。
“丽”于社区、“守”着居民。“在建区30周年之际,我将与全体社区工作者继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于丽说。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