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万亿新征程|70余家企业链起“海陆空”

烟海e家 2024-05-18 06:57

  5月1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航空航天产业链新闻发布会,发布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7%;链上企业共70余家,其中倍增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17家,引进合作院士2人,初步形成了“天上有星”“地上有箭”“海上有船”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向好态势更加明显。特别是东方航天港紧扣“海上发射”突出优势,建造“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研制东方空间大火箭,组网“东方慧眼”大星座,搭建东方时空OGE大模型,构建起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东方系”。

  聚力打造全产业垂直生态

  累计发射卫星57颗,成功率100%

  2023年,是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全面起势的一年。“这一年,烟台大力抢抓商业航天发展的历史机遇,瞄准国内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聚力打造全产业垂直生态,取得丰硕成果。”市政协副主席、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高君勃介绍说。

  聚焦顶层设计,驱动产业一体发展。烟台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全市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相继出台《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链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明确产业链发展任务目标作出重要安排。去年8月,省政府建立由省长担任召集人的山东省推进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机制,海阳东方航天港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形成链长抓总、链办统筹、链主领建、区市协同的工作机制,研究提出“1235”航空航天产业工作体系,明确产业链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为领建区市,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有力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具备了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等能力。

  聚焦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加速崛起。2019年以来,烟台成功保障实施海上发射10次(其中2023年以来保障实施海上发射5次),累计发射卫星57颗,成功率100%,火箭发射的频次大幅提升,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聚焦要素赋能,推动产业稳步提升。深化与高研院所合作,引进打造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15个,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资本对接,由国丰集团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精准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做好人才招引工作,充分发挥高新区首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优势,引进众多专业人才。

  26个重点产业项目已沿链集聚

  初步形成“天上有星 地上有箭 海上有船”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天上有星”“地上有箭”“海上有船”的产业布局。

  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彰显。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投资355亿元的26个重点产业项目已沿链集聚,聚链成群。火箭制造方面,东方航天港商业固体火箭总装基地实现投用,园区整体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海上发射方面,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成功保障全球最大固体火箭“引力一号”完成首飞任务;卫星应用方面,“东方慧眼”星座启动组网,首颗业务星“烟台二号”发射入轨。“烟台已串联起了从火箭、卫星研发制造到总装测试、海上发射、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全产业生态链条基本搭建完成。”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志远介绍说。

  产业配套功能持续提升。近年来,烟台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逐步发展,培育了513所、钛金科技、中集来福士等一批航空航天龙头企业,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提供强大配套支持。其中,航天513所是我国卫星分系统研制主力单位;钛金科技公司紧固件等3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集来福士研发建造的海上发射平台圆满保障发射任务;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聚焦新材料应用领域与头部航天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南山航空铝材已成功进入波音、空客、中国商飞供应商体系。

  海上发射“十发十捷”

  构建起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东方系”

  谈到烟台的航空航天产业,就不得不提东方航天港。

  “近年来,东方航天港紧扣‘海上发射’突出优势,建造‘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研制东方空间大火箭,组网‘东方慧眼’大星座,搭建东方时空OGE大模型,构建起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东方系’。”国丰集团党委委员、副董事长,东方航天港董事长高中前介绍,截至目前,海上发射“十发十捷”,21个产业项目沿链集聚,园区投资逾百亿元,初步具备“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应用”三个核心能力,以商业航天为主导模式的产业集群加速呈现,快速实现了“火箭升空、产业落地”的阶段目标。

  今年,东方航天港将持续提升海上发射能力,积极开展运力配载、在轨交付业务,力争年内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率先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

  提升火箭总装总测能力。固体火箭方面,通过总装引配套,并向3D打印、伺服系统等细分链条延伸发展。液体火箭方面,通过“配套引总装”,加快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建设和半潜式火箭发射平台建造,年内具备液体火箭总装及发射保障能力,着力打造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生态最优的商业火箭总装测试基地。

  提升空天信息服务能力,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丰富“开放地球引擎”商业应用场景,建设卫星智算中心,打造卫星柔性生产线,开发山东省空天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着力构建“数据+算法+算力”时空信息垂直生态体系。

  提升航天文旅品牌影响力,依托国内具备领先水准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馆,加快打造全国航天科普研学营地。同时,以近岸发射观礼为牵引,科学规划5平方公里航天文旅新区,积极引进多元业态,打造科普研学、沉浸体验等一体的重要航天文旅综合体,聚力成为全国航天主题旅游目的地。

  今年力争组织海上发射10次以上

  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

  今年是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图强的重要一年。怎样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实现新跃升,发布会上也给出了答案。

  聚力提升产业规划,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以标志性重大工程为牵引,系统推进优势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应用场景拓展等重点任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商业航天聚集区。海阳市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高新区打造国内领先的航天卫星部组件集成产业基地;黄渤海新区打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中心;龙口市打造航空航天高性能铝合金产品加工基地;福山区打造电液伺服系统、航空液压附件等重要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聚力强化核心能力,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全力保障海上发射任务,形成常态化、高频化海上发射态势;全力增强星箭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推动山东火箭、华宇航天、东方空间等链上企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卫星产业园项目建设,早日打造完成“百星生产线”;全力提升空天信息数据服务能力,加快完成“东方慧眼”星座一阶段研制工作,推动构建高精度、高分辨率星座示范系统;保障“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具备商业化运营能力,构建数字地球信息服务体系。

  聚力促进提质增效,激发产业强劲动能。抓好产业招引,今年计划走访对接企业(单位)不少于100户,争取签约项目15个以上,积极促成航天四院动力项目落户东方航天港,加快推动空天信息港在谈项目落地。搭建科创平台,年内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不少于2个。培育壮大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细分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不断壮大全产业链规模,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记者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