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图像就显示车上装载的是桶装物,通过颜色深浅我们能看出来这里边的货物疑似液体。”“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山东港口烟台港客运站迎来一波客流高峰,客运公司滚装车图像安检员朱宝正在对车辆安检图像进行分析。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渤海湾客滚航线是华北华东地区与东北经济往来、人员流通的重要通道,每年旅客运量达300万人次、车辆近百万辆,货源庞杂、安全责任重大。15年前,刚毕业不久的朱宝入职烟台港客运公司,成为了一名客滚运输行业的安检查危人员,他的工作就是对乘坐鲁辽航线轮渡的车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早上7点半,朱宝已经在一线岗位待命。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依次经过安检仪,图像实时传送到窗口图像分析员的电脑上,朱宝和同事们需要根据图像的成像特点辨别货物包装形态,初步判断车上是否有违禁物品。
“今天上午九点和十点半分别有一班航线,要上船的车辆基本都会提前2个小时进行车辆安检。”朱宝介绍,“在杂乱无章的扫描图片中快速鉴别违禁物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不断强化记忆,‘判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精准高效。”
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朱宝在黑白的二维图像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稳、准、快地找到危险品,将隐患拦截在船下。多年来从他手中安检的车辆达10万多辆,查出重大危险货物百余例,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他先后获得了“烟台大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滚安检查危方式也日趋智能化。2021年,山东港口烟台港客运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个客滚安检培训中心,这也为朱宝发挥先进模范带动作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他作为骨干成员加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研究安检培训、安检监察等多项课题。
去年,朱宝与团队致力于水路客运安全研发了系列创新课题,其中“安检质量‘云’监察”、全国首个大型滚装车辆安检仪“AI智能判图”等多项成果已经在烟台港五个客运站应用推广。“小长假期间客流呈倍数增长,窗口生产压力大,安检人员也容易疲劳,这也是检验我们‘AI智能判图’创新成果实施效果的最好时机。”朱宝表示。
记者了解到,AI智能判图是由人工智能以大量基础图像通过标注作为数据源进行“学习”,依靠图形特点自动辨识出可疑物品的基础形态和特征,来为安检员提供辅助判别,实现了判图智能化、集成化,大大提高了安检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安检培训服务中心培训组的组长,朱宝担当起了安检队伍的教、传、帮、带重任,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致力于保障客滚运输安全,制定培训标准、强化效果提升。2022年,朱宝和团队编制的“港口客运员”系列教材,获得行业主管部门肯定。他倡导树立客滚行业安全利益共同体意识,设计专业知识讲解与精选实务案例讨论相结合的课程,在行业内的中铁轮渡、蓬长客港等单位开展了推广培训。
上午十点半的航线发出后,朱宝便利用同事们轮班休息的时间,将刚刚工作时遇见的问题进行了汇总交流,思考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期冀能够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标准,为下一步培训工作做准备。“培训工作除了传授工作经验和技术技能外,不能脱离生产实际,一切还是要为解决一线工作难题服务。”朱宝表示,“晚上是我们的高峰期,很多货车司机都会选择乘坐晚上的航线,我得抓紧时间总结上午的问题,争取提高工作效率,给旅客一个畅通无阻的假期。”
在苦练本职岗位技能的同时,孜孜不倦的求知欲使朱宝渐渐对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向走南闯北的司机师傅请教装车方法,了解车辆装载货物的常规操作;主动向维护大型车辆安检仪正常运行的工程师学习,掌握安检仪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向危化品鉴定工程师请教检验方法,了解危化品的物理、化学特性。正是这种“日拱一卒无有尽”的刻苦钻研劲头,让朱宝成为了工作中的“多面手”。
在客滚运输安检领域,朱宝以自己的光和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港口工人精熟过硬的技能和奋发昂扬的风貌,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为鲁辽黄金水道安全保驾护航,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谱写着动人的华丽乐章。
记者 王修齐 通讯员 张磊 李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