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种苹果又学卖苹果,果农孙香莲的求学记

烟海e家 2024-04-24 07:18

时隔6年,54岁的孙香莲再次来到“课堂”上。

孙香莲是招远市阜山镇下观堡村果农,参加的是22日开班的烟台市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培训班。

当前,正值苹果疏花期,为啥不抢抓农时下地干活,却跑到100多公里外来求学?

“没文化,太可怕。”孙香莲摇头自嘲道,“年轻时不懂,种了这么多年苹果后,才真正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这深刻的领悟,要从2018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说起。她说,以前修剪果树时,都按照老经验、老办法,修剪成统一样式。直到在培训班遇到专家后才知道,要根据不同树龄、树势和生长期选择不同修剪方式。正确修剪,既能促进树体健康生长,还能提高苹果品质。

专家的指导让她受益匪浅。她淘汰了老办法,用上了新技能,种出的苹果个头大、表光好,引得邻居们啧啧称赞。

这个经历彻底转变了孙香莲的观念。她觉得,作为一个农民,不能操劳一辈子却碌碌无为,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因此,当村干部询问时,她毫不迟疑地报名参加了这次能力提升培训班。“虽然要耽误3天功夫,但不能只看眼前,收获的知识和技术才是我们农民最需要的。”孙香莲说,学到一点是一点,哪怕只学一点,都能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着眼于孙香莲等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培训班优化了课程设置。开班仪式后,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高校教授和电商讲师将为学员们讲授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授课形式上,既有传统的讲台授课,也有师生互动和学员交流。

这让孙香莲喜出望外。目前,她的苹果种植管理技术已经成熟,但在销售端仍然依赖传统渠道,希望能跟着专家学习农村电商。

“第一次,专家教我种出了好苹果。这次希望学会直播带货,把种出来的好苹果卖出好价钱。”在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看到学员们高涨的学习劲头,烟台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培训科科长卢俊宇深受感动。

他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导致务农劳动力数量减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已成为现实问题。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使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这也正是烟台发力的方向。自2012年开始,烟台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由试点发展到全面推开。截至2023年,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7401人,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3619人次,为广袤乡野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梯队,为烟台乡村振兴播下了人才的种子。

在这次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就有不少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比如,海阳市美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华荣,通过“合作社+商贸公司+网络营销”方式,将烟台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招远市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少霞,通过小小的地瓜成就了甜蜜的事业……

听着身边一个个传奇故事,孙香莲心中泛起波澜:一定要把知识带回村里,改变大家的命运。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秦菲 通讯员 宋秀英